有个叫苏格拉底的老头,你大概不认识。他已经七十岁了!深凹的眼睛,白花花一把胡子。在牢里关了好几天了;明后天等船回来,死刑就要执行。这天清晨,他刚睡醒,一小格窗子透着一点光,非常希腊的天空。克瑞图是个有钱的老朋友,已经滔滔不绝用尽了口舌,恳求苏老头逃狱。
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父母目送我们离开家乡,汽车将她的身影甩的远远的,直至消失,直到时光的尽头,我们再目送父母。过年了,又是大批学生开学,青年去外地上班,这样的场景在每个村子,或者每个家庭的门口上演着。
近期,“消失”很久的龙应台的又出来活动了:- 2025年2月11日:龙应台登上台湾主持人兰萱的节目,分享对蛇的恐惧,还指出全球蜜蜂数量已减少75%,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有关,批评人类使用农药的短视行为,呼吁尊重自然规律。
【烟雨篱落专栏】野火烧不尽及《野火集》文|烟雨篱落(中学语文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教十五年,现居乌鲁木齐。阅世极浅,性情散淡,书从初一教到高三,不断往复,人从简单做到简单,单曲循环。崇尚教育自由,呼吁关爱孩子,愿每个孩子的生命都能因教育而绽放。
1952年生于台湾,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台湾甚至大陆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沙滩上的《临江仙》“来看展览时,请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在诚品生活苏州3楼展演厅展览开始前,有些意外的收到了工作人员的微信提醒。之前听说展出的将会是书法作品,所以怎么也没有办法把欣赏书法和穿不穿高跟鞋联系到一起。展览开幕走进展厅,看到的并非以往直接可见的作品,而是一面环形墙壁。
读评精粹豆瓣 西闪:现在再看《野火集》,仍是那些以无数排比句和无数反问句组成的文章,反而觉得这些文字因为粗砺显出的力量。要知道,这些不过是二十年前的报纸专栏。专栏文章向来是速朽的。本以为当年龙应台的文章不过是整个八十年代情绪的缩影,可如今看《野火集》,力量不减,甚至更有力量了。
柏杨( 1920 - 2008 )本期单读音频,许知远谈到台湾作家柏杨那本流传甚广的著作《丑陋的中国人》。三十年前,此书在台湾一经出版,引起轩然大波。也是在三十年前,汪明荃在春晚上一曲《万里长城万里长》,唱出了许多中国人的心声——歌词所表达的对中国未来的憧憬,引起人们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