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每当电视里响起“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歌声,爷爷奶奶就会停下手中的活,眼神里满是追忆,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农业学大寨,全国一片红”的时代,那时候,物资匮乏,生活艰苦,但人们却充满着干劲,一心想着建设祖国,日子虽然过得紧巴巴,但精神世界却无比富足。
人民公社时期,离公社不远的山坡上有一栋小房子,是很小的两间平房,白墙上写着“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的大标语。那是县里的生猪收购站,平时没有人,每个月只有几个规定的日子才有人来开门收购,各村的农民也只能在规定的日子里才把要出售的生猪用单轮车推过去。
我们当知青的上时候个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那个时候正是是计划经济的时代,居民购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票证的,什么布票、肉票、糖票、油票、酒票、豆腐票、豆芽菜票、打火石票、肥皂票、洗衣服票,其中粮票又分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还有煤油票、购粮证本本等等等等。
我父亲年轻时,在万荣县高村乡医院担任院长和医生,挣的是工资,虽然不高,因家中人口少,手头还算宽裕。父亲的早烟袋十分讲究,烟嘴是青绿相间的玉石,烟杆是带有天然花纹的黄杨木,烟锅是光滑锃亮的铜烟锅,烟布袋是母亲在缝纫机上制作的,黑土布上用白线扎出宝葫芦、牡丹等图案,煞是好看。
政策定调很高:为什么民营经济依然步履蹒跚? 什么是悖论? 俄乌冲突不是悖论,是真冲突,而且是流血的冲突。但是,如果你反对任何战争,却不反对普金的战争,就是悖论;反之也一样,你反对任何军事同盟,却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也是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