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青砖编辑|青砖一、十八般武艺的概述“十八般武艺”一词首见于南宋华岳的《翠微北征录》;卷七《弓制》:“臣闻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其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可见我国古代“十八般武艺”的说法由此而来,更显出在弓弩在兵器中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其实不必较真儿:好汉未必好,比如李逵董平,已经突破了道德底线,连人都不是,跟好字当然不沾边,至于汉子,那还真不是男性专用名词,我们看看顾大嫂和孙二娘的长相、一急眼就光膀子打架的性格,就会给她们一个带“汉”字的评语。
中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或“十八般兵器”之说,在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和评书中常常提及,特别是在介绍某某著名将领或武术大家时都要说上一句“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以示其人武艺高强,所向披靡。《水浒传》第二回写得十分清楚: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杈。
解释:《百家姓》原收集姓氏 411 个,后增补到 504 个,其中单姓 444 个,复姓 60 个。“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淑正妃孙氏以及吴越国的邻国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