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小马宝莉为代表的各种卡牌在全国多地的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不仅成为中小学生的社交工具和“社交密码”,小马宝莉的拆卡直播更是火爆,已经从1.1亿小学生身上赚了100亿元,平均从每个小学生身上赚了91元。
近期,一种名为“小马宝莉卡”的卡牌游戏成为中小学生的“新宠”,一张张彩色卡片印上五颜六色的小马图案,采用盲抽形式售卖,每包售价从2元至10元不等,卡片按被抽到的难度产生等级排序,据媒体报道,为了获得高位卡(较难抽到的卡)不断购买拆包,有些孩子甚至花费成千上万元。
这个夏天,一张三寸小卡卖出了十几万的“天价”!让不少中小学生“氪金”的“小马宝莉”卡为何如此火爆?读特新闻独家调查为你揭秘。 风靡于中小学生群体的卡牌“盲袋”玩法与“盲盒”类似,玩家在拆开前无法知晓卡包内的卡片信息,每包“盲袋”有5-6张卡牌,卡牌等级不同,抽中概率也不同。
一方三寸小卡,眼下成了许多孩子痴迷“拆”“集”的“社交密码”。近日,不少老师和家长发现,一种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正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只要走进学校旁边的文具店,就可以买到卡牌盲盒。孩子们一旦拆出心仪的卡,往往会激动得手舞足蹈;一旦拆出所谓的“废卡”,则一脸失望随手丢弃。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江景轩 记者 顾元森)9月23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江北新区警方了解到,近日一名网友联系高中生小张,称想买她手中的“小马宝莉卡”。对方以收手续费、刷流水等名义让小张转账,最终小张意识到受骗后报了警,目前警方已开展调查。
今年以来,一款叫做“小马宝莉卡”(以下简称小马卡)的卡牌游戏今年在小学生间悄然流行起来。卡牌采用盲抽的形式售卖,其中最难抽到的卡被称作最高位卡。有媒体称,某张高位小马卡,在二手市场已被炒到16万人民币一张。据调查,正在发售中的小马卡中,学生之间互相买卖,价格基本在百元级别。
央视网消息(记者/卢洋 剪辑/杨绎霏 编辑/阚纯裕):“十二岁的孩子偷偷看直播抽卡花了家里1万多元,买回来的都是这些没用的卡。”蔡女士向央视网《新闻+》记者反映这一情况时,手里正拿着一张张彩色的卡片,卡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小马图案。
有人说,80后的童年在集邮,集糖纸,集烟卡;90后的童年在集水浒卡,三国卡,西游卡;00后则在泡泡玛特里集着MOLLY、SKULLPANDA、DIMOO等盲盒手办。如今10后的“小孩哥”和“小孩姐”横空出世,他们又在集什么呢?
拆卡的风,吹进直播间。一张桌子,一个置物架,一把剪刀,各种各样的卡牌,构成了一个“拆卡直播间”。来源:小红书直播拆卡直播,其实就是直播卖卡、主播拆卡、观众围观。这个过程中,印着各类IP角色,根据卡面稀有程度分为不同等级的卡牌,便是拆卡直播间的热销商品。
“谷子”,是英文goods(商品)的谐音,指的是漫画、动画、游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属于二次元相关产品,包含徽章、亚克力制品、彩色硬卡纸、手办、娃娃等。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掀起了“谷子”热,这些特色小物件深受他们的喜爱和追捧。
来源:【新黄河】新黄河记者:韩明霞 “叮叮叮”,铃铛被敲响,主播提醒开到了“稀有卡”,随即直播间气氛被推到高潮。一把剪刀,一盒卡片,一个亚克力架子,成了诸多拆卡直播间的“标配”,主播给下单玩家现场拆卡展示,就能够吸引上千人在直播间观看和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