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情况相对好点,经过之前一段时间的休整,相信很多人都有机会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人生规划。记得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就对工作者做过一个比喻,他把工作者分为两类,“传教士”和“雇佣兵”。“雇佣兵”的人只是为了钱而工作,至于具体做什么工作无所谓,赚了钱回家去养活自己和家人就行。至于“传教士”,就是为了一个崇高的愿景工作。其实这个比喻同样也可以用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身上。一、什么是“传教士”和“雇佣兵”逻辑。1、“雇佣兵”逻辑。
西方人来华夏之地,追溯起来很早了,唐以前就有很多,书上记载叫“蛮夷”,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洋垃圾”。他们也没有办法接近皇宫,最后只能混成有钱人的“家丁”,平常看看门,节日里表演个节目,唱唱RAP什么的,给客人一点新奇感,主人在待客的时候也有点面子。
作者:赵老实这段时间以来,关于明清以降的来华传教士对中国的贡献的争论再次成为了不大不小的热点。亲基督教人士认为,基督教传教士为科技文化落后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天文、医学、教育等,对中国的现代化有巨大的贡献,这种贡献甚至被某些人宣扬为“恩重如山”。
对于他们曾在中国洒下的血与泪,甚至所献上的生命,很多人甚至闻所未闻!01、第一套汉语拼音方案。1605年,利玛窦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迹》,这套拼音方案用了5个元音字母、20个辅音字母,再加上5个声调符号。
清末民初,欧美国家有大批传教士涌入中国,其人数之多,现在想起来令人不可思议。据教会内部统计:“1889年有1296名新教传教士在华。”到1905年,在华新教传教士已经达到了3445名,其中有1432名男性、1038名传教士妻子、964名单身女性。
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文化输入的起始时间在达·伽马开辟连接东西方的新航线之前,由于二者相距遥远,不仅有着高山、戈壁以及大海此类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又有强大一时的奥斯曼帝国阻隔了两地的陆路交通,因此这一时期的西方人对于中国及中国人的了解基本局限于马可·波罗所作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
(天主教徒也是自称基督徒,原标题用词不当,改之)————我身边有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女基督教徒们互相称对方为姊妹,感觉特别外向,见到身边的人都要传道。每周他们都要聚会,不是去教堂,而是去某个特定的地方,几十个人,一起唱赞歌,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