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电影《何以为家》后,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要把自己的问题,甩锅给原生家庭。1,赞恩赞恩,12岁的黎巴嫩少年,他的家庭条件极度贫困,兄弟姐妹众多。赞恩的父母身体健康,他们的主要谋生手段:把曲马多药片磨成粉,泡进湿衣服里,再把含药的湿衣服晒干,卖给监狱里的犯人。
《何以为家》电影的宣传语令人深思,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这是来自12岁孩子的申述。赞恩活得像个大人,他甚至从来没有过母乳喂养,承担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即使这样父母还是不停的生,不可否认赞恩父母的最后一段自我辩白存在社会阶级问题,但是在我看来这更是自私的表现,他们希望
一张快要垮掉的烂沙发是家里唯一的家具,大大小小的孩子们挤着脏兮兮的地毯上过夜,期间父母还毫不避讳的进行着最原始的生殖运动,显然他们根本不能照顾好这些孩子们,但这不重要 ,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担任好父母这个角色。
黎巴嫩导演娜丁·拉巴基作品这是一部介于纪录片和小说之间的黎巴嫩作品,作品原名为《Capernaum》,在法文和英文中有“混乱”意思,内地引进后更名为《何以为家》,曾入围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奖、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等好几项大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独立后的黎巴嫩电影业发展迅速,制片公司纷纷成立。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量的投资进入电影业,黎巴嫩电影业进入了黄金时期。1957年乔治斯·纳塞尔导演的《何去何从》在黎巴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部影片也是第一部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黎巴嫩影片。2019年,一部名叫《何以为家》的电影在中国上映,瞬间引爆了当时的电影市场,获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成为当年最亮眼的一匹“黑马”。而执导这部电影的,正是黎巴嫩年轻的女导演,娜丁·拉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