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利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艺术,它汲取剪纸、雕刻、戏曲、美术等多种元素,是中国造型艺术和传统表演艺术的融合。在河北平泉,传统的皮影表演艺术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扬。
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民间皮影制作艺人李东来从事皮影制作、创作、表演30余年。他沿袭传统手工兽皮雕刻技艺,以经典故事为题材制作演出《武松打虎》《真假美猴王》等皮影剧目,并结合保定当地特色文化,不断创新创作了《王二小》《小兵张嘎》等皮影作品。
《汉书》有载: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
中新社邢台8月8日电 题:深藏太行的300年皮影戏:“光影”传经久 产业初长成作者 牛琳 焦荣炫在河北省沙河市十里亭镇下解村,面积400平方米,集展览、表演、创作于一体的皮影中心整饬一新,即将投入使用,这让沙河皮影戏第14代传承人石延美很期待。
皮影戏班在正式演出前,一般会先演一出《天官赐福》,表达美好愿望。西安市明清皮影艺术博物馆供图。在我国,皮影戏遍及各地,仅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皮影戏就有37项,涉及省份17个,其流布范围之广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