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1978-1981年GDP下滑。投资过热,物资缺少。经济调整,项目限制,信贷管制等,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第二,1982-1985年GDP高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户籍松动,农村过剩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工资改革,与利润挂钩,带动消费需求。价格双轨制,企业追求利润外快。
Perkins, Dwight, and Thomas G. Rawski. 2008. “Forecasting China’s Growth to 2025.” In 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romation edited by Loren Brandt and Thomas G. Rawski.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让时光倒流到六十年前也就是,1960年左右,那个时候我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饥荒到处频发,吃也吃不饱,那个年代真是太困难了,也就是那一年我国的GDP仅597亿美元,此时美国GDP已经高达5433亿美元,美国高出我国约8倍。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那时,国外相当多的学者和政要认为,中国能把当时近10亿人的吃饭问题解决,就很不容易了。
新中国成立75年来,金山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凝心聚力谋发展,一心一意促改革,踏踏实实干实事。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电 题:十组关键数字见证中国经济75年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但对中国经济来说却是沧桑巨变。记者梳理出十组关键数字,见证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积贫积弱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飞跃。
来源:【安徽财经网】安徽财经网讯: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安徽经济实力实现了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2023年达47051亿元,居全国第11位,按现价计算,较1952年翻了11番;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6%。
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75年来,我国成功探寻出符合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大幅跃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