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陈能宽院士诞辰100周年,陈能宽院士是我国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长期从事金属物理和材料科学方面研究工作,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陈能宽院士的一些手稿首度公开,一起去听听陈能宽院士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是一幅陈能宽临摹的《出师表》。
金钒 万丽君 1964年的今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巨大的蘑菇云从罗布泊腾空而起,“东方巨响”震惊世界。60年后的今天,人们走访参观郴州核工业711功勋铀矿等旧址故地,重温共和国元勋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动人故事,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巨大力量。
中新网沈阳5月20日电 题:纪念黄志千烈士逝世59周年: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作者 董超 姚荣嘉 王翕瞳5月20日,是新中国飞机设计事业奠基人之一、新中国第一位飞机型号总设计师、歼8飞机的开拓者黄志千烈士逝世59周年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白手起家、不畏艰难、持续接力,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两弹一星”伟业,挺起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2020年4月23日,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回忆,“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
他,背井离乡,隐姓埋名,“躲”在偏远山村38年;他,打破国外封锁,自制炼铀技术,攻破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燃料难题,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燃料功臣;他就是“中国炼铀之父”王明健。1934年出生的王明健是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人,从1952年在中南矿冶学院选矿专业读大学开始。
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
59年前的今天1964年10月16日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弹技术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小皮球,架脚踢(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这首从小唱到大的童谣唱的其实是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其中包含了许多密语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