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宵丽水市缙云县东渡镇吴岭村的300多节超长板龙吸引了上万网友到现场观看,把吴岭村都快挤爆了,10多里的山路都停满了车,车一直停到山下330国道沿线数十米,为了一睹超长板龙的风采,网友们不惜步行10多里山路,夜里八九点钟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山上走。
本报缙云3月5日电见习记者 金春华县委报道组 朱映归 刘思佳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傍晚5时,缙云县新碧街道下小溪村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全村男女老少包括外来游客一万多人聚在村里一起迎“大龙头”,看社戏,共庆元宵佳节。
来源:【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正月初三,欢乐祥和的氛围,溢满大山深处的缙云县大源村。在这里,一场盛大的迎龙活动,舞出了乡村年味。随着一阵激昂的锣鼓声,威风凛凛的板龙盘旋舞动,威武的龙头高高扬起,直冲云霄。只见龙身紧紧环绕,形成一个巨大的圆,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大地之上。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碧寅 拍友 汪峰立 王欣欣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被民间称为“龙抬头”,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鸣锣敲鼓、迎案祈福、板龙送福……走进丽水市缙云县前路乡水口村,“龙抬头”民俗活动已经延续了四百五十余年。
中新网丽水3月11日电(邵燕飞 周健)锣鼓声、鞭炮声此起彼伏,祈福迎案、唱戏舞龙热闹非凡……3月11日,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龙抬头”,寓意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为庆祝这一传统节日,浙江丽水缙云前路乡水口村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祈愿这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来源:【丽水日报】赏花灯、看舞龙、逛市集、品年味……春节期间,缙云县各旅游景区、休闲街区和乡村旅游村镇等策划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休闲活动、文化民俗活动、旅游惠民措施,积极营造“旅游迎春、休闲过年”的新春风尚,吸引了大批游客。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33.
原创 唐旭 鲍捷讯 农民日报虽然过去20年间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数量减少超过80%,但全国仍有8.14万个“村小”因各种原因坚守下来。最近几年,一种“教育共同体”的模式在浙江缙云县茁壮成长,“村小”被串联起来,既传承了乡村文脉,为教育多元化探索贡献力量,更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23 年春节期间组织开展“2023海宁杯浙江非遗年俗短视频大赛”,广泛征集全省与“年文化”相关的优质短视频作品,活动得到各地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保护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非遗爱好者们的积极参与,共收到短视频投稿作品525个(组),经筛选入围初评作品249个
清明、重阳,缙云鼎湖峰,人们在此祭祀轩辕黄帝。自恢复祭祀典礼以来,祝丽就在这片景区服务,20多年了。如今,每天9点50分,她参与组织的《轩辕赞》按时在黄帝祠宇前上演,向远方的客人讲述缙云和黄帝的渊源。传说,缙云是黄帝的名号,由此看,缙云氏族可谓黄帝的“直系血脉”。
遂昌摇毛竹。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景宁抢猪节。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松阳山边马灯。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庆元打黄粿。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云和讨火种。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缙云迎龙灯。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青田灯舞。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供图龙泉安仁板龙。
本报温州11月1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雨彤)采用螺钿镶嵌、珐琅彩等技艺制作的新潮国风胸针、手工剥去外壳的整颗山核桃肉、Q版的龙泉青瓷龙宝宝、用小小蚕茧制成的各种卡通人物和动物造型……在团浙江省委组织的非遗青年传薪者主题培训班上,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非遗技艺传承者、青年非遗价
黄山歙县许村村民张高良用力拉开仓库的门帘,扬起一点灰尘,一条有年头的、巨大的“龙”出现在眼前。青色的龙鳞、金色的龙角,龙头旁边立着30块长2米、宽0.15米的木板组成的龙身,每节龙身上有5只红色灯笼,加上龙尾,连接起来就是许村最出名的年俗活动,板凳龙。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颖2月27日,缙云新碧小溪板龙视频吸引了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的关注,他用个人账号在外网发布了此条视频,向全世界推介“缙云龙”。在浙江,龙真的动起来了!这就是流行浙江地区的非遗民俗——板凳龙,又叫做“迎龙灯”。就在两天前……“半个永康城都出动了!
潮新闻 本期撰文谭主 周素羽 见习编辑 王啸“一条一公里长的龙在浙江省缙云县游行。”2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外网发文,向全球推介“缙云龙”,引起海内网网友的强烈关注。汪文斌点赞的“龙”,正是元宵节期间缙云新碧小溪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