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葛兆光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1624页,398.00元历史是举例说明的哲学,世界历史上所有伟大的人物和事件都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重现,因此有人称历史为学问的筛子和智慧的簸箕。
《牛津历史著作史》,[加]丹尼尔·沃尔夫总主编,陈恒、赵立行、陈新、岳秀坤、彭刚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22年12月出版,4606页,1340.00元我们今天所说的“全球化”发轫于十六世纪初,伊比利亚半岛的君主国开始了连接世界的壮举。
题图:徐光启雕像《依稀前尘事》是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最新的学术随笔,为始于2017年的“光启”文库再添华章。“光启”文库是上海师范大学联合商务印书馆创设的大型学术丛书,旨在秉承中国近代思想交流先驱徐光启的精神遗产,发扬其经世致用、开放交流的学术理念。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上海市社联与世纪出版集团、文汇报社特别策划“阅读的力量·一直在一起”主题活动昨天启动,邀请沪上学者、作家为读者做“1+N”推荐——可以推荐一本优秀图书,也可组合推荐一首乐曲、一部电影,甚至一篇好文章,分享阅读观赏经验,共同彰显读书有力量、同心向春行的信心与希望。
写了《中国近事》的德国思想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于1697年说:我要在我的门上挂一个牌子,那就是中国咨询局(Bureau of Address for China)。莱布尼茨为何对中国语言、哲学、文化如此着迷?
**“西方中心论”的突破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缺乏从内部突破传统框架的动力,因此呈现循环往复的特点,只有在经过19世纪中叶西方冲击之后,传统框架才得以打破,并迈向近代社会。
陈恒(章静 绘)《世界五千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普及读物,风行四十年,影响几代人。由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陈恒担任总主编的《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汇集当下历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重写这部经典,力图以当代中国学者的眼光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类文明多元共生、交流共融的整体图景。
陈恒(王旭 绘)又一个知识大分流时代陈恒(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本文为《世界史与当代中国》(商务印书馆,即出)后记,原题为“正确认知的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新知的过程”。后以“又一个知识大分流时代”为题刊于《文汇报》2023年12月10日。
《理查三世史》[英]托马斯·莫尔 著夏海涛 译商务印书馆理查三世是英格兰约克王朝最后一位国王,也是金雀花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本书主要叙述了理查登上王位随即垮台的短暂过程,并非完整描述了理查的生平,但对他杀害自己的侄子、残暴对待他的家人,以及阴险狡诈、不择手段的行为进行了详尽揭露。
“看世界”不能停,我们需要不断睁眼看世界,需要更多的韧劲,需要更多的耐心,需要更多的包容,出版更多的具有世界性的学术著作,从而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内涵阐发得越来越系统化、学理化、理论化、伦理化、道德化,让世人看到中国文明的辉煌与博大。
2025年1月7日上午,备受瞩目的《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新书首发暨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世界五千年》(新世纪版)全书共6卷54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的丰富内容,呈现出人类文明多元共生的壮丽图景。此次推出的为第一卷。
“我们上大学时,看到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有新书上市都很激动,是真的会省下饭钱去买。”8月15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000种在上海书展首发。在首发式上,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知名历史学家陈恒感慨。对中国学者而言,“汉译名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