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3月23日电 (王利文)23日,在四川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志愿者林寒正熟练地操控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他独立完成前进、转向等动作,这一行走练习已成为他截瘫后康复训练的日常。林寒期待,随着医学和科技进步,未来自己能像“钢铁侠”一样自由行走。
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实习生 邹阿江今天是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5年前林寒还在病床上进行康复训练,医生告诉他,电子科技大学一个团队研发了一款设备,可以帮助瘫痪人士站起来并实现行走。一个月后,林寒被邀请参加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开幕式,并依靠外骨骼机器人进行了圣火传递。
说起外骨骼系统,网上有许多相关的演示视频。日前,航天科工集团二院某研究所就研制出一款“脑机外骨骼机器人”。穿上这款“盔甲”,再瘦弱的人也会秒变“大力士”。在该所试验室,笔者有幸体验了这款“脑机外骨骼机器人”的威力。
你好,这里是科技前哨,继续跟你分享新兴科技产业有关的新鲜见闻。不久前科技前哨和大家介绍过机器人驾驶员,通过人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困难任务的组合,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另一种人和机器协作的模式——人工外骨骼。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邓国欢5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在国际卒中领域顶级期刊《Stroke》发表研究论文,题为《外骨骼机器人拟人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康复随机对照研究》,为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机器人辅助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