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内容我来评#“我听人讲话声音能听见,但是听不清,尤其人多的时候,知道别人在说话,没办法分辨内容。”对面的姑娘很焦急,她是单位的会议记录员,每次开会她都很紧张,生怕因为听不清导致会议记录出错。我为她做了听力检测,发现她确实存在听力损失,属于低频很好,中高频很差的情况。
听力损失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年龄增长与噪声损伤。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包括先天与后天的)、耳毒性药物,还有很多耳部疾病都可以导致听力损失的发生。其中,90%的听力损失都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在这种类型的听力损失情况中,耳蜗中原本健全的毛细胞受到了损失。
听力损失往往不是突然而至,在听力最终损失前往往有很多先兆,如:♦耳鸣♦ 看电视听广播音量开得很大♦ 别人发现你讲话声音大♦ 打电话困难♦ 听不清高频声,如z、c、s、zh、ch、sh噪声对听力影响的程度主要与噪声强度和接触时间有关。
2双耳语频听阈正常,双耳3000hz 4000hz 6000hz三个频率的平均听阈≤40db. 3 a听力检查为传导性听力损失 b 有鼓膜穿孔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 c 计算该耳500hz 1000hz 2000hz 三个频率的气导平均听阈,平均听阈≤40DB.
过去我编写过一些科普文,但内容零散碎片化,阅读不便,所以我总想着能整合一篇完整的,其中包括声学、建筑声学、心理声学、噪声、噪声防治等内容,所以就有了这篇噪声知识科普通用篇,可以让没有声学背景的普通人能够读懂。第一章 声的基本概念。
【摘 要】 声音作为信息存在、传递和表达的第一载体,存在场合多,承载信息丰富。声掩蔽技术作为一种主动声干扰防护技术,在保护声音私密性、防止声音泄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从声掩蔽基本原理、掩蔽效应分类、掩蔽信号分类和声掩蔽系统优化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声掩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