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清 2 大清 当容闳踏上纽约东河的码头,走向回国的客船时,他预感到,归乡的旅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设想着,他在耶鲁结交的朋友、他寄宿过的家庭,还有那些已经融入他生活的美国人,都会来到这里为他送行。
以上片断信笺,也无年月日,与上述十月见Thomas E. La Fargue,China’s First Hundred, State College of Washington,1942. pp. 55-59.
留美幼童是1872年至1875年间由清政府派往美国留学的四批中国幼童的总称,120名留美幼童的平均年龄是12岁半,以广东,江苏为主,这些幼童既不是来自仕进显宦之家,也不是来自贫民家庭,而是来自比较富裕开化的农民和与洋务有关的家庭,并具有一定的中文功底。
昨天我们说到,1876年5月10日,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容闳等官员带领着113名幼童,兴高采烈地前往费城参观,引起轰动。正当这群中国留学生获得公众一致好评的时候,清政府却突然下旨要将他们全部召回,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他们跋山涉水、跨越太平洋来到了美国,由于年龄太小,水土不服身体不适,还要时刻应对驻洋委员的考核,有些学生就病逝了,其中最让人惋惜的就是天才少年潘铭钟,他在15岁时就考入瑞萨莱尔理工学院,可惜入学仅一年就过度劳累病逝了。
容闳留美幼童听众在清华大学校史馆胡劲草初冬的水木清华校园内,落叶满地,正在归根。11月24日下午,“青睐”会员在清华大学校史馆314室,听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负责人胡劲草以“轻扣历史的回声——《留美幼童》”为题,分享了纪录片组寻找留美幼童档案资料的动人故事。
留美幼童李恩富, 1886年在美国出版的《我在中国的童年故事》一书中, 记述了当时的招生实况:“几乎没有哪家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一个远得根本就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国家, 而且时间是如此之长。更主要的是, 那个国家据传说住的是一些尚未开化的野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