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晚报】“京津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美育实践路径”学术活动,昨日在天津工业大学博雅书院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京津冀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将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工作。图为中国茶道的美学精神与行茶十法现场展示。
3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泠印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兼总编辑慎海雄出席活动,并与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邢博等共同见证签约,为共建项目启动。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为增强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深入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高新区昆仑大街小学日前邀请高新区文化名家工作室——郭民志书法家工作室走进校园,开展了“文化名家进校园 护苗爱苗助成长”主题活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于忠林 记者 马雪平为庆祝中国第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6月12日,德州市第十中学萱蕙校区举办“大地拾遗”美术展活动。此次画展由美术组老师策划布置,共征集到600余件作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展的历史积淀,更是中华民族立足于新时代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从传统文化的内涵来看,其中饱含着丰富的美育信息,对于高校展开学生的美育教育具有较大的帮助,能够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先秦的诗歌、楚汉的文学等等,增添美育教育的魅力。
9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西泠印社“传统文化美育共建基地”揭牌暨纪录片《印刻百年》开机仪式在浙江杭州中国印学博物馆举行。中宣部副部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出席,并与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一起为共建基地揭牌。
【一线讲述】非遗美育,爱上传统文化讲述人:湖北省武汉市育才怡康小学校长 吴亚玲2008年,我成为育才怡康小学的校长。我发现,中小学教育中对荆楚文化的传承存在很多不足。就拿江汉平原皮影戏来说,如此兼具趣味性与观赏性的艺术形式被人们逐渐遗忘,学生们对汉剧、武汉杖头木偶更是知之甚少。
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关键环节,以美育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既能发挥美育的育人价值,又能有力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鲁迅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以美育为载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推进对青年学子的培根铸魂教育工作。
【来源:齐鲁晚报网】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手工劳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内涵,体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近日,淄博市张店区科技苑中学举行“寻找身边手艺人”活动,将老手艺融入“美育”课堂,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方针原则、战略路径、实践要求,既有文化理论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上的布局部署,是一个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科学体系”。
光明网讯(记者 庞聪)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向上向善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休戚与共、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美术部主任刘广建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
来源:【黑龙江日报】京剧、评剧、龙江剧,古琴、马头琴演奏,东北秧歌、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快板、空竹、魔术,书法、剪纸、面塑、泥塑、布艺、吹糖人、鱼皮画、摄影等20多种艺术形式……黑龙江省戏剧家协会、省音乐家协会、省舞蹈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省曲艺家协会、省杂技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