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老家,清明节上坟扫墓就像是规定了似的一样,都是选择在正清明节那天,然而村里有一户人家却提前很久就祭扫过了,当时我就在想,这一家人长年在家又不出远门,根本不存在说清明没时间扫墓的说法,为什么赶那么早呢?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传统的祭祖大节与踏青游玩的日子,又称“三月节”,尤其上坟扫墓是民间的最为广泛的活动,它不仅传达后人对先人的思念之情,而且是孝道家风的传承,也表示后继有人,所以后人无论远隔千山万水,都要提前赶回来上坟祭扫,扫墓规矩颇多,古人更是做的细致入微,俗语“新坟不过社,老坟不过清”,啥意思?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时间回乡的可以祭祭祖,不能回的也可以去郊外踏踏青,尝尝刚上市的青团,感受春暖花开的美好。除了这些传统活动之外,关于清明,还有一些流传至今的说法,也很有意思。比如“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这说明在古代,清明节“戴柳插柳”也是重要的风俗。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一谚语。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节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
从前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的春天,又从美丽的汉语中走了回来——最后,分享木心先生的诗《失去的氛围》:从前的生活那种天长地久的氛围当时的人是不知觉的从前的家庭不论贫富尊卑都显得天长长,地久久生命与速度应有个比例我们的世界越来越不自然人类在灭绝地球上的诗意失去了许多人失去了许多物失去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