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建设了规模巨大的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分配,不过向偏远地区输送水资源还是很难,最近有消息称因为从地上调水太难,中国科学家选择从天上突破,前段时间中国展开的一项名为天河工程的旷世计划曝光震撼了全球,那么中国是如何实现空中调水的呢?
九曲黄河,万里奔腾。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黄河三角洲与渤海相拥,黄河流经我国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共计9个省份,横贯东西、泽被两岸。黄河浩荡,一泻千里。在生生不息的流淌中,黄河以母亲的胸怀,孕育了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哺育着代代炎黄子孙。
今天在四川成都青羊宫旁的文化公园中,存有块巨石,名叫“织女支机石”,据说有一人多高,重达数百公斤。传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并探寻黄河水源,张骞沿河而上航行了一个多月,在迷茫之中到了个地方,有城池建筑,在一所房子内见有女郎织锦,又见一青年男子牵牛至河边饮水。
总导演张艺谋介绍,本次五环呈现的方案很早就有了雏形,又经过多番打磨,最终震撼地展现给全世界:一点水墨滴落,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象,从鸟巢“碗口”倾泻而下,铺满全场,一方水从中央升起,凝结成晶莹剔透的“冰立方”。
原标题: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地风华)我的母亲是水文泥沙工程师。当年她踏勘黄河时,我正年幼,常随她到河滩边玩耍。母亲每每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我听见了,抬头望望,河水老远,真的好像来自天尽头。在郑州黄河花园口泛区下乡垦荒那些年,我没少在黄河滩里割草、耩麦割麦、种瓜收瓜。
来源:【闪电新闻】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从青藏高原到渤海湾,大河汤汤,蜿蜒5464公里,历经4000多米海拔落差,孕育5000年中华文明。从水患频繁到岁岁安澜,日月轮转,治黄事业在探索中优化,流域发展在转型中提质。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正在北京开展,由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品、青海省演艺集团创排的原创生态舞剧《大河之源》作为受邀展演剧目,将于本周末在京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