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体性问题,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发展道路上不断触及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结合”维度,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维度,直接回应并深刻阐释了这个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挥之不去的文化主体性问题。
湖南日报3月25日讯(全媒体记者 余蓉 通讯员 董飞 文贤庆)今日,由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唐凯麟伦理思想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主要探讨唐凯麟伦理思想的精神魅力、独特价值和突出贡献,并借此追思唐先生高尚的治学品格和人格魅力。
苏轼堪称宋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风靡古今南北,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苏轼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更是自不待言。词作为兴起于宋代的一种文体,主要反映内心世界、个人情感,侧重于细腻、婉约的情思。在风格上,素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之说。
思想光芒与悲悯情怀——评谢宗玉的文化散文文/张觅谢宗玉最早是以乡土散文成名。早在2001年,《散文选刊》便认为谢宗玉是新世纪以来在中国散文园地出现的一个散文新家。但他并未躺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坚持田园诗歌式的写作,这二十多年来,他一直都在思索,在创新,在求变,在不断挑战难度。
我国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中国伦理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原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唐凯麟教授于2023年1月13日4时56分不幸与世长辞,享年85岁。
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理的事情。没错,这些年文坛银屏上是有不少“历史”,而且上演得轰轰烈烈,风头十足,好像全国人民都有历史癖,也没患过健忘症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