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闵行区万科双语学校获悉,该校九年级学生张荣一,在12月中旬的一项面向全世界范围各学段学生的科技创新竞赛——高级创新比赛中,凭借“防手抖神器”这一创新发明成果,从来自新加坡、韩国、俄罗斯、中国等10余个国家的13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月14日发表题为《20项改变世界的发明》的文章,作者是杰茜卡·莱格特,文章编译如下:如果没有这些发明,我们就不一样了。人类天生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这两个特征使我们这个物种取得了许多科学和技术突破。
重庆巴蜀小学三年级9岁女孩徐紫琪透过汶川地震遗址而来的灵感,发明一套防地震桌椅,拔掉插销后。徐紫琪耗时3个月,用3D列印的方式制出成品,让外界惊艳,同时,这款防地震桌椅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得到国家级的认可。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 5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电”博士下基层——谢邦鹏扎根一线,探索各种创新发明守护“万家灯火”》的报道。穿着灰色工装的谢邦鹏,一手拿着电动螺丝刀,一手摆弄着万用表,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实际上,他是本硕博都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三清博士”。
如今,这一曾经天马行空的幻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来自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以及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小组于1月25日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一种叫做磁活性相变物质的材料,制成了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之间转换形态,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受磁力控制的机器人雏形。
之前我们讲了伏羲从森林中首次为人类带出了天然火种,用以驱寒、熟食,但保存火种又面临种种困难。火种一旦熄灭,人们或是向邻近的原始群落去借火,或是要重新找野火,无论哪种方式,在人烟稀少、知识稀缺的原始社会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