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隋唐以后,这一民间性的节日逐渐提升到国家节日的高度,特别是唐中宗、睿宗、玄宗三朝,对元宵节情有独钟,《朝野佥载》就描述了当时的盛况:“正月十五、十六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农历的正月十五,自古被称为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民间有句老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可见正月十五也是春节节日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来历关于正月十五元宵节来历,自古至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有三种说法流传较广。
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古代历法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又称上元、元夕。因为有张灯的习俗,所以又被称为“灯节”。在古书的记载中,宋朝的元宵节尤为热闹。《观灯图》轴(宋)李嵩灯节:东风夜放花千树汉代已经基本形成上元张灯的习俗,唐代之始,元宵观灯已经成为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