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慈悲 善行天下漳浦三官大帝庙据记载,道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以“道”为信仰。“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故道教徒重信道德,扬善行。漳浦县道教协会就是始终秉持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信仰的教会之一。
之前,我在漳州龙海采风时发现该地区的“上帝公”庙分布极为密集,且其数量远远超过其它民间信仰,便开始有一种新的观点,那就是:玄天上帝信仰或是闽南民间信仰中具为核心的信仰,也可称最为流行的信仰,或第一民间信仰。
最早的生土楼——绥安马坑“一德楼”。建于明嘉靖37年(1558年),楼已坍塌,但三合土的楼墙仍然屹立,为外圆内方的三层通廊式楼堡,是现存最早的生土楼之一。最长渡槽——南溪渡槽。以跨南溪的石渡槽60米为最长,以跨南溪的钢丝网渡槽高24米为最高。全省最大的县级公园——西湖公园。
漳浦县衙——闽南地区最古老的县衙。唐垂拱二年(686年),漳浦县与漳州府同时建置。唐开元四年(716年)在李澳川(现漳浦县城)始建衙门,建成后,府治与县治同时迁至李澳川,府县合署办公。唐贞元二年(786年)才单独作为漳浦县衙。
小宗祠大门“赠公家庙”匾额明中期,东南沿海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市民阶层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然而,此时期闽粤沿海的海盗亦盗亦商活动也进入高潮期,逐渐形成了若干个经济实力和武装势力雄厚的海盗集团,如郑芝龙、李魁奇、李旦、颜思齐等,严重破坏了沿海地区的社会安定。
漳州新闻网讯(张文艺)“虽然搬离南门村,但庙会日子我们依旧可以‘回家团聚’。”7月7日,漳浦绥南村人李国和告诉笔者,由于县城大开发大建设需要,他们迁出南门村,住上了新楼房,但庙会这天,他们同样可以回到城隍庙帮忙做事,见见以前的乡里乡亲。
霞美镇的由来宋时属安仁乡之永清里,明清属七都,北洋政府时期属南区,民国时期属二区之霞美乡,解放后隶属四区、旧镇人民公社刘坂管理区,后成立人民公社、乡、镇。霞美最早称为下尾,因建社时村庄建在溪流的下游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