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医学源流应该就是中医入门的第一堂课。因为我们在学中医以前,需要了解整个中医文化的发展流程,熟悉每个名医的代表著作和他们的医学思想,然后在大脑里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最后才能做到“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慎思明辨,取法乎上”。
盗汗,《内经》名曰“寝汗”,多从表阳虚立论。其病机伤寒则责 之邪热盛,杂病则责之机体虚。到了明代虞天民的《医学正传》里,才有明确的“自汗者,动则为甚,属阳 虚,卫气之所司也;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止,属阴虚,荣血之所主也”之说, 但其后有不少医家对此持有异议。
央广网北京12月24日消息 (记者 雷妍)冬至是数九寒冬的开始,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到来。有些人即使穿上了厚厚的棉袜子、戴上手套,手脚却怎么也暖和不起来。晚上裹在被窝里,捂得暖水袋都凉透了,还是手足冰冷,睡也睡不香。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正常运行亦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前提和保证,若气机升降出入失调,则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正如《黄帝内经》所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笔者读了《四川中医》2009年5月第五期中的文章《脾升胃降及其分治体会》一文后,有感而作,认为脾升胃降是同时进行的,有升便有降,两者不可分割,临床治疗脾胃病时,常遇到虚实兼杂,寒热并存,升降逆乱,都同时存在,此时把补虚泻实,散寒清热,升清降浊等合并使用,起到调和作用,这样才起效快,效果好,典型代表方是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
俗话说:“十人九胃”。胃是人体非常重要的消化器官,好似汽车的“油箱”,如果油箱出了问题,车子就会经常出问题。同样,如果人的胃功能不好,就会产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时间久了还会引起吸收不良和免疫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