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名单楚雄州共有32人上榜详情如下↓↓↓各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及《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有关规定,为有效保护和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鼓励和支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楚雄彝族自治州围绕独特的毕摩文化、绚丽的彝族服饰、动人的歌舞、神奇的彝医药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文化,既从大处着眼改善非遗开发利用环境,又从细处着力做足“绣花”功夫,全面建立起国家、省、州、县(市)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出台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
蓝字 关注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承载着各个民族的历史记忆、生活方式和独特智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于2025年2月11日—13日在楚雄州召开楚雄满怀热忱与诚意精心筹备捧出一件件珍贵的非遗瑰宝从精美绝伦的传统手工艺品到独具风情的民俗技艺每一项非遗都彰
2月1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楚雄州永仁县举行“世界赛装之源·时尚创意楚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时尚设计合作伙伴会议将于2月13日在楚雄召开。往年的赛装节现场。
据楚雄彝绣非遗传承人、公司负责人张丽琼介绍,图案原型是一块彝族头饰上的头帕,绣于民国时期,“我在2018年收集到这块绣片,它采用了彝族的马尾绣、藏针绣、挑花绣等6种刺绣针法,兼具观赏性和收藏研究价值。”
2月1日晚,2025年非遗晚会播出,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代表性项目齐聚一堂,共同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彝族服饰代表性传承人陈海燕携精美绣品和彝族特色服饰惊艳亮相,向全国观众展示了南华彝族服饰的独特风采和深厚文化底蕴。陈海燕制作的彝族服饰和彝绣文创产品。
10月13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非遗彝绣秀北京”活动在北京钟鼓楼广场举行。来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原生态非遗服饰、以绿孔雀元素作为创意理念的系列服饰、“福来云往”系列服装先后呈现。楚雄彝族服饰拥有1700多年的传承历史,被誉为“穿在身上民族史书”。
云南网讯(记者 王琳 通讯员 夏明政)时尚与传统融合,美丽与温暖常在。近日,薇诺娜联合云南彝绣推出了“愈见非遗,遇见多一种美”的母亲节非遗礼盒,该礼盒以云南传统非遗文化楚雄彝绣为灵感,将母亲一针一线的温暖无私与爱的治愈紧密结合,用张扬的彝绣大胆地表达爱。
蓝字 关注我们9月13日10:00,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五洲传播中心、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联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朝阳门办公区举行“楚雄彝绣从乡村T台到世界舞台”新闻发布会。楚雄彝绣从乡村T台到世界舞台新闻发布会现场。
【来源:数字楚雄】在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大过口乡这片热土上,彝族文化绚丽多姿,有着大三弦舞、芦笙舞、毕摩等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融合了葫芦笙演奏、彝族歌舞和彝族语言的葫芦笙乐舞,在当地久负盛名。
5月1日至12日,楚雄彝绣非遗特展将走进2024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9月还将亮相中欧文明交流互鉴(云南)系列海外活动之巴黎时装周·中国云南楚雄非遗服饰巴黎时装展。楚雄彝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1700多年的历史。
击上方 蓝字 关注我们“扇子不要抓太紧,灵活一些。”“注意眼神,手到、眼到”……走进楚雄市子午镇以口夸村一处别致的农家小院中,花灯戏省级传承人杨天学在和骠川花灯传承协会花灯队舞演员们一起认真排练花灯戏,熟悉动作、编排队形,苦练基本功。
楚雄市中部以子午镇为中心的周边区域,俗称骠川坝子,这里诞生了具有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鲜明地域民族文化特征的骠川花灯。骠川花灯起源于唐代南诏时期,形成于明代初期,普及于明末清初,新中国成立以来,骠川花灯不断发展壮大。
来源:中国日报网 近日,“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非遗彝绣秀北京”活动在北京中轴线——世界遗产名录钟鼓楼举行。活动现场,来自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原生态非遗服饰、采用彝族刺绣传统技法制作的新中式系列服饰、“福来云往”系列服装先后呈现,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