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错图》是一部来自民间的瑰宝,由清代画家、生物爱好者聂璜工笔彩绘并撰文而成。对于“海错”的理解不能顾名思义。在这里,“错”不是说海量的错误,这个“错”是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至少从西汉开始,中国人就用“海错”来指代海洋生物。
8月24日上午,2022南国书香节暨第十二届惠州书展举行“寻找《海错图》中的惠州”分享活动,邀请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入围导演、白玉兰最佳综艺《上新了·故宫》执行导演陈陈与广大网友读者分享纪录片《寻找海错图的世界》创作起源、清代书籍《海错图》与惠州的关系,呼吁大家从经典书籍中吸取智慧,关注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保护。
你能想象,很多年以前,清代有一部奇书《海错图》,不光记载了许多奇怪的海洋生物,甚至还有其烹制方法?本月,由《博物》杂志策划总监张辰亮所著的新书《海错图笔记》正式出版,该书从生物学、博物学等角度,讲述中国丰富的海洋及滨海生物、植物和风土人情,物种涉及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及滨海植物等40余种。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 是世界自然基金会自2007年起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关闭不必要的照明,以此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
4月22日下午,北京国际电影节·第31届大学生电影节“环保影像:从记录到启示”论坛在北京隆福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来自影视领域与环保领域的8位专家就两大环保影像议题开展深入探讨与交流,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用影像讲好环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