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赴芜湖特派记者 冷舒眉 环球时报记者 刘扬】打太极,像小狗狗一样撒娇,丝滑地颠乒乓球,精准画图……5月30日,2024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机器人高峰论坛暨第十届恰佩克颁奖仪式(以下简称“论坛”)在安徽芜湖开幕。
“它们(人形机器人)的普及程度将是汽车的10倍。”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机器人技术将在2-3年内取得重大突破,并预言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变得像今天的汽车一样普遍。对于黄仁勋的言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回了上述这句话。
“既然可以人人拥有手机、家家拥有汽车,未来怎么不能每家每户都拥有一个人形机器人呢?”这是当前网上很火的一种观点。作为当前世界机器人领域最活跃的焦点,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最有可能改变人类生活的下一个颠覆性产品。在技术的攻关与突破上,国内外都在发力。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8月27日晚,禾川科技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业务发展需要,推动资源整合,完善公司业务布局,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加快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公司拟与王志斌共同出资设立子公司浙江禾川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子公司注册资本拟为5000万元,其中公司拟认缴
每经记者:孔泽思 每经编辑:陈梦妤与团队又进行了一轮技术方案讨论后,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擎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才有空来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打个招呼。这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小时左右,夜幕已笼罩这个城市。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预测,2021年至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1%。中国电子学会数据显示,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8月21日至25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召开。27款人形机器人已在大会上集中亮相,创历届之最。
(本文作者王鹏,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融合的产物,其概念起源于对人类自身行为和能力的模仿。早期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随着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和控制理论等学科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研究逐渐从理论探索走向实践应用。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宏韬坦言,当前我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众多难题,关键技术突破存在难点,这些技术难点制约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和大规模商用。接下来要持续降低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力争早日实现人形机器人量产交付达到千台以上阶段性的目标。
目前人形机器人并没有普遍定义 , 但根据专业书籍《Humanoid Robots》的归纳,人形机器人应当能“在人工作和居住的环境工作,操作为人设计的工具和设备, 与人交流”。协作机器人:是机器人与人可以在生产线上协同作战,充分发挥机器人的效率及人类的智能。
本文转自【新华社】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新闻分析|“具身智能”如何加速人形机器人“进化”新华社记者彭茜 张漫子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今年科技界的新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中的重点方向。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目前面临两大难点。从技术纬度上看,运动控制问题成为一大难点,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能力也是一大难点。中国电科21所机器人工程中心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电科机器人1号“ 中国电科21所机器人工程中心 供图“(人形机器人)每一步走来的过程可以说是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