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刘扬 冷舒眉】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的建设进入收官阶段,11月20日,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这个位于广东江门的大科学装置建在地下700米,建成后将主要研究宇宙中的一种“幽灵粒子”——中微子。什么是中微子?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江门中微子实验:地下700米的神秘粒子“捕手”中微子,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粒子。其最大的特点是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极为微弱,因此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可以轻松穿过人体、地面、地球甚至是太阳。同时它的质量非常轻,以接近光速运动。
位于地下700米,计划明年正式运行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20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位于江门开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这一标志性成就预示着该项目即将进入下一阶段——超纯水与液体闪烁体的灌装,预计于2025年8月正式运行取数。
今天,随着最后一块光电倍增管模块安装完成,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建成。江门中微子实验大科学装置,是科研团队耗时多年,在广东江门地下700米深处建造的一个巨型实验室。利用这个深埋地下的大科学装置,科学家们将捕捉探测宇宙中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
央广网北京11月21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历时近十年建设,我国大科学装置——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昨天(20日)建成,该实验以测量中微子质量顺序为首要科学目标,计划明年正式运行。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位于地下700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的中心探测器内部、世界最大的单体有机玻璃球,已经全部建成,进入建设的收官阶段。百倍其功,终必有成。江门中微子实验2013年立项,2015年开工建设地下实验硐室,2021年底,地下硐室交付使用并开始探测器安装。
导语江门地下700米的中微子实验中心最近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该实验室专注于中微子的探测。2021年,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心正式建成并开始运营。科学家们通过巨型探测器,在深处的地下700米的环境中寻找中微子的活动迹象。
南北西东,创新焕宏愿逐梦天地,科苑启华章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勇攀科技高峰,把论文写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值此佳节,科研人员从一线发来新春祝福。祝愿我国科技事业蒸蒸日上,科苑人将继续奋力拼搏,为抢占科技制高点再立新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捕捉宇宙“幽灵粒子”就靠它了!你知道吗?当你在看这条视频的时候,每秒钟大概有10亿个中微子穿过你的眼睛,它们可能就来自遥远的星系,甚至宇宙最初的大爆炸。不过别担心,中微子又小、又轻、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反应,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它也被叫做“幽灵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