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王秀芳贵州省独山县下司村,一间临街店面并不起眼,却常年人来人往。这是一间村卫生室,也是黎跃云工作了30年的地方。黎跃云是土生土长的下司人,6岁时不幸患上髋关节结核,落下终身残疾。“病情严重时,连双拐都撑不住。”尽管饱受病痛折磨,20岁的她却靠着一台缝纫机闯出了名堂。
海拔3816米,常年刮着刺骨寒风,年均气温仅为-9℃,最低时能跌破-30℃。世界气象组织唯一设立在欧亚大陆腹地的全球大气本底站——瓦里关国家大气本底站(以下简称“瓦里关本底站”)就深藏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天地里。
遇到这种情况,首先应当使用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益。关于临时工的问题,其实是我国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以前相对于固定工而言的劳动用工方式,那时候是1980年代。从1986年10月份开始,国有企业、新入职的职工,临时工、季节工都需要签订劳动合同。
“采茶很费眼神,每一罐茶叶的嫩芽,都是一颗颗挑采出来的。”每年3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茶山上,总能看到成群结队的采茶阿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碌身影。中茶所的龙冠龙井,在西湖龙井一级保护区内有茶园300亩,每年生产的春茶均用纯手工炒制。
就业的确是最大民生,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这段时间我在中国政府网网上看到,三分之一的留言是谈就业的,有一位农民工说自己50多岁,在外打工30多年,每年如此,今年却没找到工作,全家陷入困难,也有外贸企业职工没有订单。
极目新闻记者 常怡通讯员 陈全胜 覃佐丹 程书林 李久驷“这份荣誉不止属于我,更是属于我们企业,属于全公司所有工友。有他们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支持,才有我的今天。”近日,得知自己获评2023年武汉市劳动模范,现年57岁的王水斌满心欢喜。
这是我遇到的一位平凡的60岁四川农民工在深圳打拼的故事,他靠自己一身好手艺,每天提着各种工具出入于深圳的每一条街、每一栋楼盘,干着最脏最苦的活儿…如今年入35万元,他说再挣10年挣够500万元就回老家农村,种1亩地,和老婆一起颐养天年…
院里的一个邻居,男,铁路子弟,1990年参军,1993年复转到铁路工作,被分配到建筑段,目前已经在铁路系统里工作二十多年了。建筑段属于铁路运输辅助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管内铁路房建设备的管理和大维修,冬季还要负责给房、铁路房屋供暖。
“是男人,躺下也要‘站起来活着!”在河南周口的一家养鹅场里,一个半身瘫痪的男人,躺在板车上。正艰难的给眼前的鹅群,投喂着饲料。但谁能想到这个身患残疾 其貌不扬的男人,竟是赫赫有名的大老板.既然如此他又是因何瘫痪?而瘫痪后的他又是如何创业发家的?
“自打董大彩嫁进杨荣强家,就没有闲过一天!”“董大彩这样的好媳妇,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几个!”“董大彩这样的好媳妇我从来没有见过”……走进临沧市云县涌宝镇涌宝村后山村民小组,提起董大彩,全村的人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当你问及他们为什么时,大家都会抢着跟你说她的感人故事。
工人日报记者 黄榆4月22日,耿家盛在车间里操作铣床。 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开栏的话“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