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整形外科医生,2016 年成立了国内首个跨性别序列医疗团队,接诊逾两千位跨性别者。4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了《国家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其中包含新的《性别重置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
文 | 薛铮铮编辑 | 薛铮铮“我终于成为真正的‘男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和她在一起了!”这是“男孩”耿子在做完第四次手术恢复意识后说的第一句话。而他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在做手术之前,他原本是一个女孩子,而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耿兰俊。
1983年,我国完成了首例性别转换手术,由男变女。首先,性别重置手术属于国家限制类技术,仅在临床应用管理规范中,就列举了:术中输血率、术后输血率 、术中自体血输注率、术后 1 年随访率、术后 2 周内感染率、尿瘘发生率、再造尿道狭窄率、再造阴道狭窄率、直肠阴道瘘发生率、皮瓣坏死发生率、术后 1 周内死亡率等十一项标准,这些作为反映医疗机构性别重置技术水平和安全性重要指标,只有符合规范标准,才被赋予开展手术的权利。
前不久国家卫健委推出了,性别重置技术规范的改版,这个新的版本对跨性别群体是比较友好的,首先避免了含有歧视性的语言不再使用类似于“异性症”这样的话,而是用“性别焦虑”“性别不一致”这种与国际相对比较接轨的描述同时在个体角度,对接受这种需要性别干预的人门槛有一定的改变降低,流程的复杂性也把年龄下调到了18岁,新的规范呢是比较综合的在考虑性别重置这一切都是,对于跨性别群体来讲是一个进步但是呢我们不能因此就得到了满足,因为目前的规范与世界的标准比如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即使这样这个改变仍然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