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搅动着舆论,让既有的宣传机制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也暴露出舆论引导工作的短板和不足。“耿直”专家张文宏出圈走红,被网民称为“男神张爸”,也是因为他简单直白说真话、实话、人话,不矫情、不做作,能够客观、真实地向大众传递有效信息,能够将心比心、引人共情。
一个多月以来,张文宏大多数时间都“躲”在离市中心大约60公里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这个上海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每天都要查房,都要仔细研究300多个确诊病例,并一直在摸索新冠病毒的“脾气”。
15日,在与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的连线中,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原则上讲,经过未来一年,无论是群体免疫水平,还是通过疫苗建立的免疫屏障,再到新冠治疗药物的上市,都意味着“这可能是最后一个‘寒冬’”。
比如,每年各地都上报大量病毒性肺炎病例,“一个冬季,每个城市至少数万例吧。这个系统要一一鉴别,最后还要告诉你是流感、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一个有效的申报系统首先要有有价值的信息。这说明,我们必须对当前不明原因肺炎申报体系进行改造。”
新冠肺炎初期,国际上曾这样预测上海疫情英国Lancaster大学曾在1月24日刊登过一篇对上海疫情的悲观预测,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基于R0在3.5到 4.5 的测算,截止2月4日上海会有900多例病例,如果以此类推,到了2月18日患病人数可能达到惊人的80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