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人类文明诞生至今并未有大体积小行星来撞击地球,偶尔被报道的陨石袭击,也大多是掉在了荒郊野外,从来没有哪颗陨石掉在过人口密集区域,但科学家们都明白:现在安全不代表永远安全,只要人类还在地球上生活,那么类似6500万年前那样的小行星早晚会再撞上地球。
还记得今年9月27日,美国DART拦截器在距离地球约1100万公里的深空,成功给某个双小行星系统做的“重定向手术”吗?当时震惊了很多人,从这一刻开始,人类掌握了逆天改命的技术,可以避免重蹈恐龙覆辙的命运。
本月底,美国航天局将进行一项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的任务。在这项任务中,科学家将用一个航天器撞击一颗名为“迪莫法斯”的小行星,“迪莫法斯”在希腊语中是“双形态”的意思。这将是人类首次进行类似的“行星防御任务”测试。
此前,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示,我国正在着手组建近地小行星防御系统,“我们争取在‘十四五’末期或者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既进行抵近观测,又实施就近撞击,就改变它轨道进行技术实验,这样为我们未来人类真正应对小行星地外天体对地球家园的威胁,真正作出我们中国新的贡献。
据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航天局在2021年利用SpaceX猎鹰9号火箭发射升空的DART航天器,于当地时间9月26日成功撞击了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的小行星,这是人类首次行星防御试验,目的是为了改变小行星的运动轨道。
示意图一项新实验表明,核武器爆炸产生的强大X射线爆发可以在关键时刻阻止世界末日。这项新实验利用世界上最强大的实验室辐射源进行,证明了在小行星附近进行核打击会产生足够的力量使其偏离,从而避免“小行星撞击地球”。这其中,爆炸本身并不承担主要的推动力量。
美东时间2023年9月24日10时53分,“冥王”号探测器的样本返回舱,装载着从小行星“贝努”表面采集的样本,成功降落在犹他州盐湖城附近的沙漠里。NASA对这项异常复杂、科技含量很高的深空探测工程比较低调,未做大张旗鼓的宣传。
美国NASA计划在2020年发射DART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计划动能撞击器航天器,并在2020年10月向目标实施撞击,目标为65803Didymos的双小行星系统中的较小行星,绰号“Didymoon”。
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我国已在制定发展规划,未来将实施地外小行星防御任务。他表示,当小天体从火星以外飞过来后,先发射探测器确定其轨道,然后发射撞击器,改变它的轨道。这是未来10年之内要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