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石化胜利油区,曾经因日产油量过低被暂关的“功勋油井”坨11井成功恢复出油,迎来“新生”。坨11井是中国第一口“千吨井”,也是胜利油田的命名井,它先后经历了自喷高产、控水稳油、油转水、水转油等多个开发阶段,近60年累计生产原油63万余吨。
中新社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29日宣布,部署在新疆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2号带的重点探井—顺北21斜井试获日产油气当量1242吨,井深8836米,是“深地一号”第20口超深层“千吨井”。
时隔十年,三级储量重上“三个1亿吨”;连续稳产6年,原油产量箭头持续上扬;高效推进国家级页岩油示范区建设,在新领域实现战略性突破,也为老油田拓宽资源阵地……今年前9个月,胜利油田生产原油1767.55万吨,超计划1.5万吨;生产天然气6.6亿立方米,超计划0.
原标题:我国“深地一号”工程又获新突破中国石化14日宣布,公司“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基地”项目再获突破。顺北84斜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折算油气当量达到1017吨,成为顺北油气田第22口“千吨井”。该井垂直深度达8937.77米,是目前亚洲陆上最深的千吨井。
江苏油田,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奋斗的传奇故事。江苏油田的组建可以追溯到1975年4月23日,这一天,江苏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指挥部在北京定福庄正式成立,标志着江苏油田会战的序幕正式拉开。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图为“深地一号”顺北10X井。资料图片图为中国石化西北油田顺北“尖刀”班员工在“深地一号”4—5H井附近巡线。资料图片图为“深地一号”顺北6X井作业现场。资料图片图为“深地一号”跃进3—3井。资料图片站在珠穆朗玛峰顶,如何将球投入山脚下的篮筐?
10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胜利油田,登上钻井平台,察看作业情况,看望慰问石油工人。就在这曾经荒凉贫瘠的地方,胜利人踏平千难万险,开发建设81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87亿吨,为国家贡献原油超12.5亿吨,打造了全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未来更要端好能源饭碗,争取新的胜利。
图为李贵祥(右一)讲述难忘岁月那是一段我常常想起的岁月,也是我人生中最难忘却的一段岁月。 1958年,16岁的我跟随华北石油勘探处32120钻井队南征北战打井找油。我参与打了2口探井,一直没见到油,大家都憋着一口气。
爱东营讯近日,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共和国印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确定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山东省共有6项典型案例入选,我市推荐的胜利油田功勋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典型案例名列其中,这是我市建市以来文物工作获得的最高荣誉。
为进一步增进油地沟通交流,推进油地深度融合,助力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4月27日,河口区油地融合发展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河口服务协调中心油地融合协调部党支部,共同开展了“油地融合促发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区直机关工委兼职组织员宫兰营同志到会参与指导。东营市河口区因油而生,因油而兴。
一群人在山东东营的土地上。时任地质技术员的葛榕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是党培养起来的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从1956年就开始在华北找油。新中国成立初期,油料供应极为紧张,我们搞石油地质的心里特别难受,恨不得两手扒出油来,除去这一痛患。”
坚定不移向更深、更致密、更复杂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进军,在西北地区率先启动“深地工程”、落实4个亿吨级规模储量区,在大西南建成中国首个商业开发的百亿方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在渤海之滨高效建设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国内油气当量产量连续6年保持箭头向上、连创历史新高…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0日讯 近日,国家文物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共和国印记”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确定77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山东省共有6项典型案例入选,东营市推荐的胜利油田功勋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典型案例名列其中,这是东营市建市以来文物工作获得的最高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