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曾经写过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鱼,我所欲也》,阐述了人在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之下,如何取舍的问题。人生之中,常常会面临抉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生就如棋局,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一步选择对了,自然会有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选择错了,自然会满盘皆输。
以前听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以为就是鱼和熊掌只能吃一个,二者之间只能选其一,理解的是很容易选择,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理解了,这种选择不是那么容易的,在不太重要的事情上选择哪个都可以,可是有些事情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理想与家庭冲突,可能问这个问题的人,想的是破家为国,忠孝不能两全,比如:邓稼先、于敏等两弹一星功勋们,都是为了国家瞒着家人从事国防科研工作,为了国家长期缺席家庭生活,在《功勋》这部电视剧里就演出了于敏先生为了工作居然不知道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搬家了,自己的儿子不认识自己,从这里就能体验出理想和家庭的冲突。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是学过此篇文章的都明白它的意思,今天我想表达的是,我们不能一味地按照古人的意思,一成不变,要因时因地灵活多变的选择,不根据实际情况,一味地选择熊掌,也不见得就是正确的选择,有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灾难,舍熊掌,而取鱼,也不失是个明智的选择。
2015年,他的探讨伦理学的作品《何为良好生活》出版,全书以简明的说法阐述“我该怎样生活”的话题,虽然是老生常谈,但不少年轻读者表示因此开启了对“为什么理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在功绩至上的社会如何求善?在意义感流失的现代社会,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欣怡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郑南《百县千碗与舟山饮食文化》●徐波《浙江海洋渔俗文化称名考察》尽管中国各地饮食习俗千差万别,但要是宴请宾客,饭桌上肯定少不了一道“鱼”。鱼因其美味和营养,历来广受大众喜爱。相传,仓颉在造“鲜”字时,脑海中浮现出的就是鱼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