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谈起苏轼,我们总会想到他豁达乐观,忧国忧民,是正义凛然的诗人。说起高俅,我们总会想到他祸乱朝政,害死梁山好汉,是不折不扣的奸臣。
文:唐乡的唐人国人对于苏轼的钟爱,几近痴迷与癫狂了!我亦爱东坡。于是在“百忙中”借出差成都的机会忙里偷闲去了四川省博物院,挤在摩肩接踵的观众人流中浏览了“苏东坡特展”。纵然是蜻蜓点水般的浏览,但丰富的展出内容还是令我大呼过瘾、大有收获。
公元1127年,乍看之下似乎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年份,既没有88的吉利,也没有66的顺遂,难以引起那些对发财和吉祥数字情有独钟的传统国人的特别关注。然而,若深入探究——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这一时刻在历史上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标准的大文豪,他写过一句霸气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的文学造诣没得说。连他的死对头司马光在评价他时,都要对其“道德”、“文章”进行单项肯定,至于政治方面,则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