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5月初,就在中央红军强渡金沙江时,没有渡过乌江而留在贵州的红九军团在巧家也渡过了金沙江。1935年3月下旬,在黔北伪装为红军主力的红九军团诱敌时间过长,导致他们虽也抵达乌江北岸,但由于浮桥被毁而无法过江。
娄山关,北据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攻下娄山关,遵义城就无险可守,犹如囊中取物。娄山关这场必打之仗,红军必须胜利也只能胜利。1935年2月25日,刚刚二渡赤水占领桐梓的红军得知黔军4个团已经到达娄山关。
马鬃岭分兵遵义会议以后,部队在毛主席英明领导下,采取了运动战的方针,整编队伍,减轻行装,以神出鬼没的运动, 在赤水乌江之间广大地区,展开了行动。我军先向川南滇东北挺进。敌仓皇调兵于川贵边境,防我北渡长江。
今天聊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35 年的红军四渡赤水之战。四渡赤水,这是中央红军为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在黔川滇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进行的一系列运动战,是毛泽东指挥红军的经典战役和光辉战例,是党史、军史上的光彩神奇篇章。但你们知道吗?
在1960年二战时期英国著名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时,和毛主席说到毛主席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很了不起,与世界上任何经典战役都可以相媲美,足以值得称赞与骄傲,可毛主席摆摆手却说四渡赤水是最让其得意的战争指挥之作。
1935年年初,面对国民党的穷追不舍,重回中央军委领导岗位的毛泽东巧出奇兵,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在这期间,三万红军一边走一边打,不仅把身后穷追不舍的四十万国军耍得团团转,还以极少的兵力突破了国军的包围,度过了长征中最危险的阶段。
刘雄武,原名刘照魁,中共党员,1904年出生在云南宣威板桥龙津村刘家小横路。他天资聪颖,性格直爽,乐于助人,七岁即结伴到龙津下村高老先生的私塾读书。1918年,刘雄武考入板桥镇高小三班读书。1921年刘雄武高小毕业后,因贫未能升学,在家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