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林昀肖 北京报道 “二十年来,胃肠间质瘤从一个手术难以根治、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的肿瘤,一跃成为实体瘤靶向治疗的标杆。临床上,不乏生存超过5年、10年,甚至20年的患者。随着医学的进步,胃肠间质瘤患者一定能活得更长、活得更好。
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其中包括了一种胃肠道肿瘤胃肠间质瘤。这种罕见肿瘤兼具了肿瘤的凶险和罕见病的罕见,全球发病率约为1/10万至1.5/10万。我国每年有两到三万人新发,总共约有超过10万人正在接受治疗。
患者家属说:“大夫您好,我母亲已经85岁了,10多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血,呈咖啡样,每天都会吐一两次,而且越来越不愿意吃饭,在我们医院进行了治疗,倒是不再吐血了,不过因为年龄太大医院不敢做胃镜,我们才来这里看看。
近来,上腹部饱胀不适的小李做了个胃镜。胃镜报告显示,小李的胃黏膜下有个隆起性病变,考虑胃肠间质瘤。这可把小李紧张坏了:胃肠间质瘤和胃癌、肠癌是一种病吗?能开刀吗?能治好吗?揣着胃镜报告,小李连忙向医生咨询。胃肠间质瘤是一个“年轻”的肿瘤胃肠间质瘤是一种主要长在胃肠道的肿瘤。
“你回家吧,喜欢吃什么都可以,慢慢吃就行”,这是胃肠外科曹高健主任对患者阿辉的出院叮嘱。不知情的或许会认为这个患者没救了,但其实,这是阿辉被判“死刑”以来,第一次有人告诉他,“你得救了,可以继续自由生活了”。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一科主任李宝山在该院内镜室护士长曹晋南团队的精准配合下成功完成一例胃间质瘤内镜下胃全层切除术(EFTR)。患者为老年男性,术前胃镜检查提示胃底可见一大小约0.5x0.5cm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活检钳触之可滑动,质硬。
近日,寿光综合医院普外科(甲状腺 乳腺)·烧伤科与消化内科合作,运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成功完成了一例直径达7cm的巨大胃肿物切除手术,彻底为患者李大伯解决了困扰一年的黑便问题,根除了呕血现象,更是及时避免了肿瘤破裂、大出血等致命问题。术后,李大伯身体机能恢复良好。
胃肠间质瘤是主要生长在胃肠道的肿瘤。胃肠间质瘤的症状和肿瘤大小、位置息息相关。当肿瘤较小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随着肿瘤的增大,患者可能出现呕血、黑便、腹部疼痛、排便困难等症状。胃肠间质瘤应该如何治疗?先手术还是先吃药?一起来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副主任周烨医生的科普。
家住天水甘谷的汪某某,于去年7月出现头晕、乏力,8月22日收住消化科。入院后重度贫血貌,查血常规HGB49g/L,给予常规检查、输血对症治疗,次日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发现:胃体上部大弯近后壁见一大小约5cmX5cm球形粘膜下隆起,表面溃烂并有血血凝块、活动性渗血。
胃部“拳头大小”的肿瘤,内科与外科医生“联手”在患者腹部无切口状态下将其顺利切除。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与胃肠外科联合完成一例非暴露内镜下胃壁翻转术,成功切除患者体内巨大胃间质瘤。据悉,该手术在安徽省内尚属首次,开创了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切除消化道肿瘤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