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活真甜蜜,耍起花棍练身体。花棍舞出精气神,舞出风采与自信……”每当夜幕降临,叶集区姚李镇光华西路盛世豪庭广场灯火通明、流光溢彩,刘秀等一群“大妈级”舞蹈队员手持花棍,踩着欢快的节奏,动作如行云流水,传递出无限欢乐。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喜庆吉祥的舞曲中,表演者手持花棍,随着节拍欢快起舞。正月初九,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人民公园,极具本地特色的庆安花棍舞表演,为新春增添了一份欢快律动。庆安花棍舞是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俗称“打花棍”“打连厢”“棒子鞭”等,源于汉族、满族祭祀舞蹈。
他本来是一名戏曲院校的教师,却以文武兼能的精湛演技成为京剧舞台上光彩四射的“大武生”。但他的初心不是为了追求舞台上的光彩,而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从而把更规范的京剧艺术传承下去。他就是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常务副校长衣麟。
7月4日上午,走进河北省沙河市綦村镇岗冶小学,20多名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列好队形,踩着鼓点,挥舞着手中穿有铜钱的“花棍”,认真练习“花鼓舞”。自2016年以来,岗冶小学已坚持九年将非遗“花棍舞”作为学校特色课程,引导学生们了解传承传统文化。
(长江网i记者 关艾)近日,在月湖公园一亲水平台处,看一爹爹不是打太极也不是打球,他与众不同,在玩棍子。爹爹舞起棍子来动作灵活,做起各种动作来还真跟电影里的孙猴子差不多。看还有几个爹爹婆婆在跟他学徒弟,看来爹爹还是真的玩得不错。爹爹姓刘,今年已70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