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中华民族一贯重视艺术审美教育,每个时代都有卓越的美育主张,但从不是用单纯的音乐、绘画、书法、雕镂、戏曲、舞蹈、诗歌、文学的技术施教,而是将各类艺术技艺的传授与天地规律、科学技术、礼仪文明、伦理秩序、道德修养等紧紧联系在一起。技艺形式显现于外,教育内涵深藏于内。
自然之道静,是指生命体的道化过程中,其一元太极一气的升降正常,与外界交换的物质与能量的出入正常,新陈代谢正常,呼吸正常,饮食正常,排汗、排便正常,体温正常,视听语言正常,睡眠正常,思维正常,行住坐卧正常,抓握正常,味觉正常等等生理功能能够正常发挥,生化正常,即生长化收藏全过程都正常的,人五脏六腑的气没有偏现,经络血脉畅通没有阻滞,一个人的五脏、五气、五色、五音,处于和合的状态,脉处于迟而缓的状态,面部气色处于色鲜颜光的状态,声清音商,毛发浓密长而有光泽,肌肤骨肉相称,肌肉紧、薄、鲜、硬,阴气盛,骨髓生,血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