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起,御史这一官职正式出现,然后随着历史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御史却逐渐变成了古代执掌监察官员的泛称,如隋唐时期,御史是对侍御史、治书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等官员的统称,而中唐以后,御史又常为外官所带宪衔。
其中,就曹操来说,一开始的势力是相对较弱的。在三国时期,主要是曹魏设立了司空、司徒、太尉这三公,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司空、司徒、太尉这三公则不是常设的官职,比如蜀汉在司徒许靖之后,不仅没有人担任司徒,更没有曾担任司空或者太尉。
汉代的刺史制度十分特殊,首先从名称上讲,刺史与州牧这两个称呼有多次变动,最初汉武帝元封五年首设十三部刺史,成帝绥和元年改为州牧,哀帝建平二年又改回刺史,元寿二年又称州牧,建武十八年州牧再度被改回刺史,一直持续到汉末中平五年,最后一次变更名称,又更名为州牧。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断然否定分封制,采取郡县制的国家治理形式。御史大夫最早是秦代设置的官名,主要作用是作为丞相的副手,负责监察百官的职责,也就相当于今天的纪委书记,监督检查百官是否履行工作职责,主要就类似这么一个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