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闼机器人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晓庆、达闼副总裁兼广州公司总经理王恩玺,广州黄埔区政府相关职能局代表,知识城集团董事长谢育能,知识城集团党委副书记彭月梅,知识城集团总经理助理、知识城产投集团董事长魏俊强,广东电信解决方案中心、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湖北鼎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曦等近百位嘉宾出席了开业典礼。
中新经纬9月21日电 (林琬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价值可能达到10万亿美元,远超传统生产线机器人产业的1000亿美元。这将推动一个比手机和汽车加起来还要巨大的新产业,成为5G、6G移动通讯产业最期待的‘杀手级’应用。
(经济观察)人形机器人产业化,需突破哪些关键技术?中新社北京11月30日电 (记者 刘育英)人形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科技界看好的发展热点之一。随着政策和产业两方面发力,中国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有望提速,不过也还有不少关键技术需要突破。
本报记者 李乔宇 见习记者 梁傲男“去年我们尚无法将真人大小的机器人带到现场,今年各个方面都更加成熟了。”在不久前举办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以下简称“WAIC 2024”)上,有人形机器人产业从业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大模型增强机器人交互和推理能力,人形双足机器人、智能仿生机器人等新产品涌现,工业机器人精度、负载能力逐步提高……《经济参考报》记者从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获悉,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到2025年,让每个家庭都拥有一个家庭保姆机器人,这是黄晓庆在创立达闼机器人伊始就定下的目标。陈晓萍 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Philip M. Condit讲席教授,IACMR第二任主席,《管理视野》执行主编。
央广网上海5月24日消息(记者冯丽)当前,以“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正在各地火热推进。人工智能(AI)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如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有哪些特点?
“双脚”跃上台阶,并在草丛、泥泞路面上稳定行走;“手指”自如地握住瓶子,抓握投递篮球,甚至娴熟地进行咖啡拉花;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加持下,听到“口渴了”的指令,可以转身走向冰箱取出一罐饮料递给人类……眼下,“头脑”聪明、“四肢”灵活的人形机器人正成为多方竞逐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如果三年前你问我机器人什么时候才能在生活中真正使用起来,我可能会说,‘如果这辈子能看见就不错了’,但今天再问这个问题,我可能就不这么认为了,因为已经解决了AI(人工智能)、机械手等很多关键的问题,所以有一天一定会实现梦想。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0月26日电 (焦磊)跨模态大模型“白泽”在数字世界与人类世界间畅游、数字人苏东坡与观众跨时空实时互动、虚拟人邓丽君现场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10月25日晚,作为2024媒体融合发展论坛的主题活动,由人民网主办的“AI之夜——奔跑吧!
本报记者 杨 倩前不久,在一场商务论坛上,一出别开生面的京剧表演和一段气势豪迈的阿拉伯剑舞,赢得满堂喝彩。这些动作灵活的舞者,是一群人形机器人。来自中国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闼”)的机器人能以钢铁肢体展现出流畅动作,离不开柔性关节技术的突破。
来源:经济参考报日前,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全面布局未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