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黄君珏烈士事迹后,一直以来我们希望寻找到她殉难的山洞,触摸那段悲壮的历史。她是官宦人家的大小姐,却义无反顾走上抗日道路;她是革命母亲,儿子出生3天便被寄养在老乡家;她宁死不当俘虏,跳崖捐躯定格怒放的青春。新华社华北总分社、《新华日报》(华北版)职工黄君珏烈士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重走长征路第三站来到广西兴安、全州 发生在这里的湘江战役堪称长征最惨烈战役 九旬老人刘发育告诉记者,自己当年曾看到一个红军牺牲后双手仍保持着端枪的姿势。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这句话流传于广西兴安的民间,而故事则来源于82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湘江战役。
苦苦支撑的乌克兰士兵,如今随着反攻俄罗斯的节奏来临,终于缓解了前线士兵的放松压力,尤其是乌克兰女兵,每天都是提现吊胆的躲避炮火,即便这样,每天的战损率依然很高,乌克兰女兵最怕的就是被抓,做俘虏的滋味肯定不好受,难免没有人身伤害。
1982年3月,辽宁盘锦大洼农场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为吴成德同志平反大会”的横幅高挂,主席台上,一位将军宣读“……在被俘后,仍带领同志们顽强的与美帝国主义者作坚决斗争,不屈不挠,保持了崇高的革命气节。经中央军委决定,为吴成德同志平反,恢复党籍和军籍!”
寒风凛冽,浚稽山下……残破的旌旗、哀鸣的战马、带血的刀剑、弥漫的烟尘……鲜血染红了大地,整个山原都被这种原始搏杀的惨烈气息所笼罩着。浚稽山下的将军!他顺着脚边的尸体向前望去,倒在地上的士兵右臂上插着一支箭,倒在另一边的士兵嘴角正流淌着鲜血。
在对待战俘问题上,中国遵守1929年7月27日在日内瓦订立的关于战俘待遇公约,坚持不杀战俘、保护战俘的原则。日本不这样。二战期间,中日第一场会战发生在上海淞沪会战,双方伤亡惨重,最终上海沦陷。1932年5月,中日签订淞沪会战停战协定,交换战俘。
他是一位军人,一生中最好的40年都花费在了军旅生涯中。但在他晚年撰写回忆录时,却明确的写道,在他的40年军旅生涯之中,最难忘的不是取得巨大战果的高光时刻,反而是在志愿军中当战俘的那段时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