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敏感期,不少家长有一定的了解,但我还是一直想专门发些关于敏感期的文章,因为对这个知识的了解于家长来说确实非常重要我想它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明白‘放手’给孩子‘自由’的重要性,还能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成人的惯性思维的害处,对我们自身情绪的‘觉察’也有很大
推荐简介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是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他开创性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直接影响了正面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献给终身学习态度的父母!
常见行为问题:一、发脾气(不顺心就大哭大闹,撒泼、打滚)排除先天性神经类型原因,脾气伴随自我意识发展而来,语言表达有限的孩子,起因于有需求不会表达,会表达的孩子起因于不被赞赏!脾气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现象,不要强制终止,当孩子发脾气时,1、接纳情绪2、处理情绪3、解决问题!
解读孩子“叛逆”行为背后的动机文|@人淡如菊-心的菩提 编辑整理导读: 很多的“叛逆”,都是源于一种对束缚的抵抗,如果你强迫孩子听话,命令他服从你的指挥,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甚至还痛下毒手、又打又骂,那么,孩子只会在“压迫”下“反抗”!
家长在了解或者引导孩子的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去观察或者体验他背后的真相意义是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孩子上课调皮捣蛋,他背后的动机其实也只是想获得大家的关注。比如说家里来了客人,有的孩子大声的疯叫,他背后的动机也是希望获得家长的关注。
《陪伴也是一种疗愈:从家庭到现实世界的幼儿观察》是一本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逻辑的科普著作。书中记录了18位幼儿的故事,从观察者对于幼儿细致而生动的观察材料中,读者可以学会解读孩子各种各样的信号,理解孩子的情绪与想法。
很多时候,孩子说的话、做的事,让我们莫名其妙,甚至觉得不可理喻。不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就不能有效引导孩子的行为,只能用强制的方式让孩子按我们说的去做。用强制的方式,即便孩子服从了,也难免让我们觉得心里疙疙瘩瘩“气儿不顺”。
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下面分享儿童15种表情背后的心理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表情一:打人、咬人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