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24日,秘鲁和波兰的考古学家宣布,他们于今年2月在利马以北约290公里的瓦尔梅遗址发现了一座约有1300年历史的古墓。古墓中多件陪葬的稀有古代工艺品重见天日。 据考古学家介绍,这座古墓属于1000多年前秘鲁瓦里文明时期,墓中埋葬的可能是一名王室高级工匠。
多彩贵州网讯 (本网记者 应腾 徐昆) 时隔千年,它们经考古发掘再面世,重见天日的时候,它们都摆了啥姿势? 在贵州省博物馆《人文山水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贵州最为独特神秘的“套头葬”,以复原“大土坑墓”的形式,向往来观众展示一座墓葬中,十余件国宝文物出土的“姿势”。
考古人员曾3次前往甘肃敦煌的戈壁荒漠考察。第一次,费了很大的劲,只看到一堆灰土;第二次,因考察前一晚有大风刮过,考古人员捡到了许多丝绸、无字简牍等;第三次,发现了带字简牍!其中一枚清楚写着“悬泉置以亭行”,悬泉置遗址重见天日。
[具体日期],一则来自[具体地名]的考古发现,如一颗投入舆论海洋的巨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热切关注。在一次基础建设施工中,建筑工人意外挖到了坚硬的石板,随后通知了当地文物部门。经过考古人员初步勘探,确定这是一座深埋地下千年之久的大型古墓。
考古发掘、馆藏陈列,千年文物得以重见天日。如今,“活”起来的文物再也耐不住寂寞,化身国潮IP纷纷“出墙”。让文物不仅好看,又能“好吃”,南京博物院近年来推出一系列“文物甜品”,汇集文物器型上的花纹和颜色,并配以适当的食材和工艺制成。
【来源:央视网】8月31日,四川资阳安岳县来凤乡书房坝水库,水库淹没区佛济寺摩崖造像露出水面的部分千年石雕。近日,受持续高温无雨天气影响,书房坝水库水位下降,库区内佛济寺摩崖造像部分雕刻于唐宋时期的龛窟、造像、浮雕等千年文物再次露出水面,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