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刘 畅 张 晓 杨子佩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业大省。近年来,河南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式盟式发展,打造万亿元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培育了一大批品牌。
来源: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刘 畅 张 晓 杨子佩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加工业大省。近年来,河南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式盟式发展,打造万亿元级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培育了一大批品牌。
人民网嘉兴5月13日电 (陈陆洵)“这块黄鱼肉是人工培育的,并且没有鱼刺、鱼骨、鱼皮,称得上是可以直接烹饪的‘食物’……”近日,“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浙江站采访团的记者们走进了位于嘉兴市嘉善县的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发总部浙大未来食品实验室。
央视网消息:食品产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新迭代的速度也非常快。落户在漯河市的中原食品实验室是河南省首个由省辖市主导建设的省级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吸引了全国12名两院院士加入。实验室的科研项目已由初建时80%以上的院校项目,转变为现在80%以上的企业项目。
本报讯(记者 李宗宽 通讯员 王涛)7月15日,记者从中原食品实验室获悉,挂牌运营不足两年,实验室突破关键技术16项,发布代表性成果36项,为28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80余次,与企业合作开发的30余款新产品先后投入市场。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史冰倩 见习记者 关帅康 文 冉衡 摄影】“随着消费者需求转变,河南食品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河南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依托漯河市完备的食品产业链,在漯河建设中原食品实验室,打造了一个国内领先的食品产业生态,通过科技创新助力河南食品产业转型发展。
共话全球食品安全健康发展新趋势,开启食品科研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10月28日,由漯河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原食品实验室、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共同协办的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论坛暨国际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漯河食品工程职业大学举行。市长黄钫出席并讲话。
色泽乳白、质地弹软、味道微腥……在浙江大学森林紫金科创小镇的未来食品实验室里,经过10多天“长”成的细胞培养鱼肉与同类自然鱼肉十分相似。正是在“生物合成细胞培养鱼肉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下,这一新型动物蛋白产品才得以问世。
4月28日,中原食品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做实验。中原食品实验室服务中心供图地点:中原食品实验室实验室简介:中原食品实验室成立于2022年9月,由漯河市主导建设,牵头单位为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落户在漯河市的中原食品实验室里,一大批的科研成果正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科研项目已由初建时80%以上的院校项目,转变为现在80%以上的企业项目。这给当地食品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两个80%转变的背后漯河市是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当地食品产业集中度高、链条长。
漯河新“食”尚传统产业:麻辣面制品、肉制品、冷鲜肉单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未来发力:“益生菌”“天然色素”……未来食品企业正在崛起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白刘阳“益生菌”“塔格糖”“天然色素”……这些词语代表了近几年漯河食品产业的新动向——未来食品。
3月31日,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中国投资协会实体经济发展投资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中国实体经济发展投资论坛·食品行业创新发展分论坛”在北京举办。此次论坛吸引来自行业领导、企业负责人、行业媒体等300余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