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尘封的历史画卷,总有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佛教,这股源自古印度的思想清流,传入中国后,曾几度兴盛,却又屡遭打压,历史上“灭佛”事件层出不穷,反观道教,作为中华本土文化孕育出的宗教,却似乎总能在历史的夹缝中找到生存之道,绵延至今为何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篇文章是2009年11月28日圣凯教授受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雷泉邀请,于复旦美国研究中心发表的题为“生死的探索与生命的尊严——佛教生死学序说”的演讲,内容不仅涉及临终关怀、了脱生死、生命入胎投生的过程,还探讨了关于堕胎、自杀等的生命重大问题,以让更多的学者与现代人了解佛教的生命观,启发大家对生命更深入的思考,从而珍惜、尊重我们当下的生命。
导读: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中土大地以来,很多朝代的统治者都对佛教以极高的礼遇和大力提倡。统治者借佛教笼络民心,而民众又从佛教获得了精神寄托。但在个别的历史阶段,佛教也曾陷入过黑暗时刻。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三武一宗”灭佛运动。一、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拓跋氏建立北魏,入主中原后。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文案丨全球韵编辑丨全球韵佛教,这个源自古印度的宗教,为何在华夏大地上屡遭劫难?
自古以来,“信仰”两个字仿佛是深深刻在华夏子孙骨血里的,可能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信奉信仰的宗教或者理论都多少有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层面的存在,时至今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起初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但是到了战乱不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轮回转世”、“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概念,给战乱时期命如草芥的普通大众带来了精神慰藉,因而得到迅速传播。
佛教自东汉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在中国已传播1900多年,从未中断或失传,而且绝大多数朝代发展比较兴盛,但佛教在历史上也经历过三次重大的法难,这就是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三武灭佛”就是谥号带“武”的三个皇帝下令发起的灭佛运动,即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宗。
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佛教。一般的人可能会认为佛教里说生命是苦比较多,实际上佛教里的“四谛”不仅仅说人生是苦,而且分析什么原因产生痛苦,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这些痛苦消除,这是释迦牟尼早期关注最多的。
从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到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期间大约五百年整个中国一直处在连绵不绝的冲突和混乱之中。从黄巾起义到汉末争雄,然后进入三国时代,好不容易西晋一统天下,没多久又爆发了“八王之乱”进入了东晋十六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