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清军军事强盛,作为主力的八旗士兵更是久经战阵,战力颇强,从北到南,一路打败众多对手。康熙自己也在起居注上说到:“吴三桂兵围永兴城,破在旦夕,吴三桂一死,其兵皆退,此亦天意也”类似的话语在《实录》《起居注》等文献上还有多处记载,这说明康熙其实自己在平乱的时候也是一片惊慌,
作为明朝最为重要的边关守将,吴三桂无疑是不合格的,不仅没能及时的勤王,反而在明朝灭亡后想要在大顺军和清军之间反复横跳,迟迟不肯做出决定,最终在利益面前投降了清朝,从明朝辽东总兵摇身一变成为镇守云南的平西王。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对康熙皇帝撤藩之举心怀愤恨、盘踞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发布檄文举兵反清,拉开了“三藩之乱”的大幕。又于十二月底攻入湖南,短短三个月就连克衡州、岳州、长沙等重镇,很快就推进到长江沿岸的湖北松滋。
康熙十七年六月初,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亲点大将马宝,并授计率5万大军南下,攻击兵家必争之地永兴,两战两胜,大创清军,一战击毙都统宜里布、护军统领哈克三,夺据清军河外营地;一战大败前锋统领硕岱、副都统托岱、宜思孝所率援军,营垒被冲垮,河南岸失陷,清军被迫退回广东,给清军和康熙以严重的军
时间来到清康熙十七年,此时距离吴三桂举兵反清已经进入了第六个年头,虽然吴周在上一年官山之战、两广之战等大规模战役中与清军交战并不落于下风,甚至局部战役中还能战而胜之,但是随着吴三桂的盟友王辅臣、耿精忠、尚之信相继降清,台湾郑经势力在经历七府连丧之后龟缩于福建沿海岛屿,清廷终于可以将全国的绝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于湖南战场。
本文系顺化军节度使原创稿件,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抄袭洗稿,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吴三桂镇守云南时,其基干部队除了直属藩下的五十三佐领外,还有受其节制的云南“援剿四镇”和“忠勇五营”、“义勇五营”。
康熙十七年八月,以吴三桂为首而发起的三藩之乱已经进入了第五个年头。此时的形势对吴三桂极其不利,在就在康熙十七年前,在清廷的压力下,耿精忠、尚之信两藩降清,这就意味着清廷再无两顾之忧,可以集中全力与吴三桂集团展开决战。
康熙十二年冬,云南平西王府的铜炉熏着龙涎香,吴三桂在鎏金奏疏上落下“乞骸骨归辽东”的墨迹时,紫禁城里的少年天子正凝视着《皇舆全览图》上三条猩红的朱砂标记。这场持续八年的战争,既是冷兵器时代最后的宏大叙事,更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军阀的终极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