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家文 通讯员 喻伟红 刘佳怡)10月18日,在湘江新区银盆岭街道银桥社区,一场由社区和益心社工联合开展的手绘油纸伞活动热闹举行,活动不仅让社区老人提高了动手能力,交到了新朋友,也让她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将“非遗”油纸伞融入百姓生活,出台政策激励传承人改进制作工艺,产品依托互联网平台畅销国内外市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培生通讯员 胡孟婷一缕竹香,亘古绵长。8月27日,记者驱车来到湘潭县石鼓镇。放眼望去,茂林修竹,良田阡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鼓油纸(布)伞制作技艺,在这里已流传600余年,尤以安乐村、将军村为甚。
原标题:组图|穿针引线 湘潭石鼓非遗手工伞是这样制成的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讯(记者 杨滋 通讯员 李建新)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因地制宜发展油纸伞制作和加工,目前有成品油纸(布)伞生产及相关企业50余家,年产成品伞500多万把,占全国工艺伞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最近一段时间,汉服、马面裙这些我国的传统服饰频频出圈,竹编、榫卯、印染这样的传统手工艺也是火遍海内外各大视频网站。相关数据显示,传统中国工艺正在受到80、90以及00后的追捧,成为重要的“社交符号”;同时,传统工艺也在走向年轻化、创新化、实用化。
长沙晚报实习生 吴思锜 全媒体记者 李卓历经82道繁复精工,才能手工做出一把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石鼓油纸伞,再给这六代祖传的老伞取个很国潮的名字“蝶恋花”,放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上卖,“老掉牙”的手艺全网热卖,引发众多年轻人来“蝶恋花”……谁说年轻人不爱老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