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发布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四个地区作为极,要求加强四极之间的联系,加快建设六条交通主轴,拓展四极的辐射空间和交通资源配置能力,打造综合立体交通协同发展和国内国际交通衔接转换的关键平台,充分发挥南北互动、东西交融的重要作用。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长三角城市群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规划了“长三角~粤港澳”交通主轴,这条交通主轴包括两条高速铁路,分别是“上海~宁波~福州~深圳”和“上海~杭州~南平~广州”,本文主要讨论后者,即沪广高铁二线,沪广主轴中的第二条高速铁路,见图一。
根据国家交通网规划纲要来看,未来粤港澳地区和长三角地区之间的主轴将有两条独立的高速铁路,其中一条是沪广高铁,线路走向大致为从上海引出,中途经过浙江省到达广东;而另一条线路为沿海通道,线路大致走向为从上海引出,中途经过福建省后到达广东。
从上面的图2可以看到,上海至广州的运营路线有两种,一种是沪昆+昌深,在江西南昌有了交汇然后转昌深线;另一种是图2显示的沿海高铁,上海向西南下杭州后,有了沿杭湾的偏东大拐弯至宁波、福州、厦门、深圳再到广州。两条线都在上海至杭州有了共线,本质上就是杭州至广州的两条线。
在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上海至成都、广州至成都都规划了贯通直达的高速铁路,但上海至广州却缺少高效便捷的贯通直达的高铁,这不能不说是高铁路网规划的遗憾,长三角和粤港澳是国内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中国迈入高铁时代,这两个地区的代表性城市上海与广州之间无疑需要更高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四个城市群两两之间,各规划了2条高铁,总计12条线路,是国家六大交通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所示,六大交通主轴分别是:京津冀-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长三角-珠三角、长三角-成渝、珠三角-成渝,每条交通主轴均要规划建设2条高速铁路。
上海放射线高铁虽然不如北京放射线高铁、粤港澳大湾区外向高铁以及成都放射线高铁那么规规矩矩,但规模还是很大的,上海有9条放射线高铁连通了大部分省会城市,具体线路情况如下:1.沿海高铁,上海东-南通西-盐城-连云港-日照-青岛...
上海城隍庙。沪广高铁10日正式通车,这条铁路从广东途经湖南、江西、浙江,最终抵达上海,途经15个城市均有着丰富旅游资源。但是记者了解到,广州至上海高铁票价对比机票并无优势,高铁票比淡季平日的飞机票还要贵约300多元。旅行社方面表示,不会选择乘坐高铁去往江浙旅游。
广州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省会,圈内还有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每天来往大湾区的高铁车次数不胜数。广州和上海来往密切,但受限于距离和目前线路的速度,目前区间内的高铁车次并不是特别多,但在未来这一困境可能得到改善,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上海和广州之间未来将有的4条高铁线路。
“六高”:沪昆高铁、杭温高铁、金义三四线、沪广高铁、杭金丽福高铁、金甬高铁。根据《义乌站北站房及相关工程》研究成果,考虑到远景义乌站引入金甬高铁及杭州、绍兴方向的城际线路,建议义乌站北侧预留车场按照2台6线规模预留,空间条件具备。
现在大家出行很少有人愿意去乘坐绿皮火车了,浪费时间不说空气不流通,环境也不是特别的好,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去选择了,大家现在主要的交通工具不是自驾就是高铁和飞机了,但是碍于自驾和飞机有些人心理是有障碍的,所以现在的高铁是运用最多的,我想要去一个地方,首先就要看看这里通不通高铁。
福建是沿海省份,除了远期的台海高铁之外,其它外向高铁都得伸向内地,福建虽然是第一个拥有环线高铁的省份,但因建设时期较早,导致福州、厦门至其它省会级大城市之间的干线高铁设计时速普遍较低。如杭深铁路、昌福铁路、赣龙厦铁路,都是时速200~250的低级别高铁。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对未来15年的国土空间安排进行了简要解读。规划提出,省域空间内将预留纵横两条高速磁悬浮廊道,分别是纵向的京港澳高速磁悬浮以及横向沿海的沪(深)广高速磁悬浮廊道。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广东省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了人们打工、创业的首选地。普铁时代,形成了广州站为中心的全国特大型交通枢纽,高铁时代,广州南站又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高铁站,最高年发送旅客纪录为1.68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