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区主要领导经中央批准回老解放区、有的部队转移外线以后,在与中央和友邻失去联系的极端困难情况下,我收拢千余名干部战士,以退为进,千里回师大别山,在皖西地方党的密切配合下,开辟了地跨9县的皖西根据地,组建了拥有3个支队4000余人的皖西人民自卫军,积极配合了全国其他解放区的作战。
1946年6月26日夜里,李先念、郑位三等率领中原部队北路军从宣化店向西突围,30日越过平汉路。刘峙判断:李先念部不会走得太远,有可能仍在桐柏山区立足,他于7月2日命令整编第15、41师向枣阳、吴家店等地追击,并令整编第3师向随县、天河口地区超越前进,企图将李先念部消灭在天河口一带。
史可全将军回忆中原突围史可全通过第一道封锁线1946年春天,解放战争的前夕,我在中原江汉军区担任供给部长。由于蒋介石军队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6月间,我中原军区部队奉命撤离,北上延安。我们三五九旅,共约一万余人,在王震同志的亲自指挥下,于6月下旬由湖北省的宣化店出发,向延安突围。
中原突围和皖南事变,都是中国军队历史上的重大损失,但在许多方面也有一些惊人的相似与不同。首先,两次事件的背景和氛围都表现出大战一触即发的迹象,早在战事爆发之前,中国军队就已经掌握了敌方可能发动进攻的大量情报,因此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起点——中原突围战役中,担负战略牵制重任的鄂东独立第二旅,在“敌军围困万千重”,处境十分艰难的险恶形势下,凭着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超人的聪明智慧,出色地完成了掩护首脑机关和主力秘务转移的任务。
我曾参加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行动—震惊全国的中原突围,随后根据中原局的全面部署,率部转战鄂西北、湘鄂边,与兵力占绝对优势的蒋介石军队周旋于大江南北,最后返回豫皖苏解放区,历时1年,行程万里,胜利完成了党中央交给我们的牵制敌人的光荣任务。
王震同志的络腮胡子留得最长时有两次:一次是一九三六年,二方面军退出甘东南,向陕北转移会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的时候,一次是一九四六年,我中原军区部队分路突破蒋介石数十万大军重围后,王震率领三五九旅、干部旅,向陕北疾进的时候。
从一九四六年初至六月二十六日的半年时间里,在中原解放区周围一共部署了十一个正规军,二十四个整编师约三十万人,并修筑了六千余座碉堡,把中原解放军压缩在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两百里的狭小地区,妄图把六万中原解放军一口吞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