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一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下发现一块璞玉,璞玉就是外表像石头,里面是美玉的石头,石头上有凤凰出没,卞和于是把玉石献给楚厉王,然而这楚王是一个不识货的主,他听信谗言,他认为这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楚王非常生气,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上海博物馆东馆前不久举办的“木石双清:江南石供与海派盆景展”以及辟出的江南文化主题展厅“江南造物馆”中,一批石供展品颇为引人关注,牵起中国古人的石之恋。数千年来,中国古人创造了无数的艺术品,它们的大小、材质千差万别;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地质学会珠宝专家团,已授权转载)都说“隔行如隔山”,为什么呢?因为每一行都有不同之处。就以“行话”来讲,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话,这行话就像我国各地方言一样,南北两地相差甚大。所以说,每个行业的行话说出来外行未必都能明白。
于玉林,业州郡于氏家族霖公第16代孙,1934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建始县猫儿坪村,有同胞兄妹6个,排行第二,原名于德顺,行程1500公里从建始猫儿坪迁徙到天津生活68年玉汝于成,他的生活学习工作经历具有现代传奇色彩。
齐家文化玉琮作者:丁哲 文/图 ( 丁哲系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历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在内的西部玉矿资源区进行拉网式考察。然时人通常只了解新疆玉、青海玉,而对甘肃所产玉料知之甚少,故有必要对甘肃玉料进行介绍。
遲【chí】甲骨文的字形是以彳和屖[xī]组成的形声字,而“屖”又是以尸和辛组成的形声字,本意是栖息而停滞不前的意思。金文和篆文把意符改成了辵,虽然篆文和汉隶把声符“屖”改成了犀牛的犀,但许慎还是注意到籀文“遲”的声符是“屖”。简化字则是把声符改成了尺,写作“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