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联合伽马数据共同发布《2022 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报告称,未成年人在游戏受限后转向短视频,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12月22日,央视曝光未成年人通过租号绕开“防沉迷系统”冲上热搜。记者在某租号网实测发现,支付了4元钱租用1小时后,通过客服给的账号和密码就可以直接在游戏官方App上进入游戏,整个过程不存在任何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核实验证。
9月18日,字节跳动旗下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等营销资源的官方投放平台巨量引擎在其官网发布《游戏防沉迷信息录入通知》,要求旗下所有平台投放的安卓游戏应用,需在应用管理中心新增提交适龄提示、实名注册、防沉迷提示三项内容的截图,以及时长3分钟的游戏玩法录屏。
中国网科技频道在《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之际,对国内几家主流的视频平台进行了实测,发现大多数平台已经升级、优化了“青少年模式”,在“防沉迷系统”的开发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实测过程中也发现,部分短视频平台虽也有“青少年模式”,但其内容并未做彻底的分类隔离,诸如软色情等问题,在“青少年模式”下仍“禁而不绝”,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视频平台“防沉迷系统”的具体要求,也未得到贯彻落实。
◇应强化包括社交软件在内各领域的未成年人防沉迷监管,针对不同的领域和产品来细化防沉迷的规制;应强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监护义务,平台更多赋能家长矫正未成年人网络使用问题;应完善相关奖励、举报、投诉规则,真正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